想起《寄生虫》的好,我第一个会想到它没有刻画富人的负面形象。这部关于女性觉醒的电影的好也在于它特意给出了两种男性形象,不偏颇地把女性遭遇的问题全都归咎于男性。

对于女性这边,一直支持女主角的女儿也不得不在职业困境和个体意识间做出妥协,甚至背叛了自己的价值观。红姐的母亲因为年代而迟迟没有诞生的主体意识在电影里也有些许表达。

电影里父亲这个形象真是太典了,肯定有人批评他的塑造过于刻板,简直就是在泼脏水。但是我可太喜欢了。不重点凸显他的典,怎么能有压迫感呢。

电影结局前这个穿越时空的对视让人感慨万千。

电影里女性个体意识和现实产生的诸多矛盾来源于婚姻生活和抚育子女,其实别说是女性,男性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但隐藏在性别对立之下的,是因为人际关系带来的困扰和课题不分(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的事情,包括至亲)产生的责任划分不清晰。

一方面现在人的基本生存不再是问题,另一方面传统观念和平权意识的扩大持续引发矛盾。看着快速下降的生育率和结婚率,我挺开心。更多的新生代选择用这种消极反抗的方式解构具有压迫性的传统观念,忧心忡忡的数据之下隐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而不是毁灭。


反正我舍弃了婚姻和生育,自己做出的选择自己承担责任,我获得了更多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