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纠结啊,想打低分但于心不忍索性不评分了,真的很难评。感觉电影拍的不像电影,也不是人物传记、历史纪录、城市宣传,总之就是非常片面平淡索然无味。
吾爱敦煌看的我无爱敦煌了,看完都不敢去敦煌,怕呼出的二氧化碳让景点消失,感觉买几本书看球幕电影就可以了,不用去实地旅游了。虽然景拍的确实很美,但这部电影的整体观感真的不太合我胃口。
全片看似时间叙事很完整,但穿插的荒漠莫高窟等各种景点的镜头都很跳脱,人物故事线也是单一且毫无感情可言的时间叙事。还有左右屏幕分别是主人公特写和黑白旧照,真的会让人以为是片尾结局,画面剪辑和拍摄布局真是大问题,不像是部电影的制作。
还有剧情设计方面也是大有问题,“吾”“爱”“敦煌”的主题完全没讲好。吾是主角吧,樊锦诗被称为敦煌儿女是得拍她和敦煌的故事,但只拍在敦煌工作是不是太局限了,不能拍敦煌的生活吗?丈夫儿子放假不来敦煌看她吗?丈夫在大学工作,儿子还小在上学,照理说也是有假期可以相聚的啊,为什么只拍她开会顺道看家人,不在此前拍一段家人来看她她被艰深工作压的喘不过气时突感温暖又有了继续的动力呢?双向奔赴的爱才更令人动容啊,这样的人物才更饱满啊,说实话全片看下来我最感兴趣的是最后樊锦诗本人和主演樊锦诗的交流内容和画面,感觉那样的交谈和画面才更有温度,这部电影只让我感觉冰冷无情。而且那段员工请假被否真看心累了,工作十年一个月的假都不给吗,员工也是不会变通不会谈吗,人物设定不太聪明很容易被洗脑比如夹菜那段,还有敲门居然还用手指试探我也是没看明白,是演技太差演不来紧张害怕不安但又期待批假还是实在没请过假?而且敦煌的工作只有寒冷和艰辛吗?初代工作人员没有聚在一起互相加油鼓劲支持彼此坚持下去吗?抢救和保护每一件文物也拍的比较表面,脱落的壁画如何修复?敦煌瓜、李广杏、阳关葡萄、驴肉黄面、风干馍的镜头是全给赞助的金主爸爸阳光牛奶了吗?还有她只爱敦煌的莫高窟吗?虽然她考古的主要工作点在莫高窟,但她和丈夫不还在敦煌其他地点发生过故事吗,但凡拍点月牙泉、鸣沙山两人相识相恋相守的故事我也不会无感她丈夫去世,实际内心毫无波澜且觉得十分奇怪,丈夫病危去世两个儿子一个都没来是怎么回事,家庭观念如此淡泊的吗?还是说顺其自然?还有很多设计都太刻意让人喜欢不起来,一味强调坚守大西北,感觉是在唱高调很空洞,像是在听漫长无聊的领导发言,此时慢节奏的配乐也显得不辽阔得令人生厌。对儿子和员工的态度让我想到很多官员,接受自己小孩去发达的地方但是死劝员工守住西北,不双标吗。这片子对女性家庭描写实在太弱化了,明明是传记剧情类难道她真就和家庭如此割裂吗?还有男性角色完全成为无用的摆设,女性是可以有家庭的啊,而且我觉得杰出女性一定是有过权衡思考和内心纠结的艰难抉择的,两个孩子都送去湖北和孩子爸一起住,互相毫无想念的吗,亲缘关系的拍摄部分实在单薄,儿子的出镜只是为了说明她有两个儿子而已,那两句妈妈我听着都觉得陌生和尴尬,而且我也很想知道敦煌儿女的亲生儿女对敦煌的态度啊,他们之前寒暑假不去敦煌见妈妈的吗?总之就是缺少细腻。
历史的话确实很历史,故事线即时间发展线,但不是有温度的历史,只是平淡的播报时代更替而已。还有与叵测人心对抗的部分,从打断开发商发言转战办公室争论,确实表达了主人公坚持的观点也制造了冲突,包括前面说主人公本来不爱说话但却为了保护莫高窟和很多人唇枪舌战,都有些跳脱不够连贯,虽然历史时间线是连贯的,但故事可能因为篇幅太短所以感觉太浅,不够深入人心。
好在一辈子做成一件事,坚持做出了成就。不向商业化低头,有文物保护者的使命感。但感觉这部电影还是太冗长了,这点故事用不着这么长篇幅,这个篇幅又不够讲深厚的故事,就是一个半小时讲了几分钟就能讲完的事,像极了领导开会。
恶评别看(有剧透)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