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说修道成不了佛 取不了真经
只有有根器的人才能悟道成佛
我终于想明白问题的本质了
洗澡的时候突然想明白的
丁的形式逻辑推理是
修即有求 又想成佛的念 故以行制性
有求的念 便成不了佛
但凡人一开始没有成佛的念 则不修
不修则不知 不知佛何谈悟字
像六祖偶然听人读金刚经 心中有所悟
这讲究一个缘字
在我看来 起念亦是缘
凡人念佛 一开始必然有念
有念便修 等读佛知佛后
自我的修行便可以有不着相之法 才能得悟
此乃佛之正道也
人有阶级之分 佛性本无阶级
这也许是五台山那个和尚说离得道还差一步“进则净土 退则凡尘”的缘故吧
我终于想明白西方人或者西化思想的人的文化属性 容易让他们很难逃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纵然在一定程度上不计较个人得失 也难摆脱利己之心 致使他们走入不了释迦牟尼的智慧
他们始终不会明白 觉他为什么会比自觉高出一大阶级 佛若有门第之分 纵然得道也是居高临下的普渡众生 有佛而无慈悲
落入小乘 终究只能自觉 成为罗汉
不能觉他 成为菩萨 更何谈觉行圆满了
(但我细想 西方依然有伟大传教的牧师 看来这并非是文化属性问题 而是全世界全民族的思想问题)
丁元英明道而不作为 将人之弱归咎于弱势文化便是例子 诚如他言 “于基督 入不得窄门 于佛站在门槛上往里面望一眼就足够了” 知而不行 他确实是在混日子
而行而不知才是最高境界
丁元英的悟才能成佛的想法与神秀“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殊途同归
都是将成佛与尘世分割开了
当时的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离最高境界差的很远
但是已然站在“无”的境界
要比神秀高出一截
五祖用鞋底擦去偈语 是有禅意的
已然是“无无”的境界
又高了一档次
凡人终其一生做到神秀的境界已然不容易呐
我红尘炼心
以是不着相的修行 希望能早日脱离利己之心
哈哈这比成佛的念又多了一个脱离利己之心的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