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雨的傍晚,第一次看新浪潮的电影。194分钟,不是一部容易看懂的电影,所以归在了奇幻片的类型里。虽然作为完全不懂电影的人,我的观感几乎不值得参考,但是我还是觉得略微拖沓了一点,看得有点累。也许,导演和编剧是在玩一个思想游戏,个中意味,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

妥妥的女性电影,里面出现的男人就没有一个正面一丁点的形象。女性是情节的全部推动者和完成人。

影片一开始的情节就相当地反理性反逻辑,对于一个只会用理性和逻辑来思考的NT人来说,荒谬得有点痛苦。还好我后来自己开悟了:“其实赛琳和朱莉就是同一个人,这整部电影就是一个人的幻想体验”,一切矛盾迎刃而解,终于可以安心去欣赏余下的荒谬了。电影里的确有不少细节有这方面的暗示,不过,这个解读只是一个NT人为了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得已的救赎。

之后的观影讨论真的是相当有启发性(虽然很多东西都听得一知半解),电影情节的设计体现出“打破理性叙事链条,反理性,解构逻辑”的风格。所以,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这电影真的是一块到处是孔的奶酪。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能正是一个反思理性、反思现代性的年代。阿尔都塞、反战、反政府、反权威。

也许,理性真的只是我们人脑“精致的幻想”,而真实的世界,反而是多孔的,充满了琐碎性和荒谬性。就如同原始人类需要原始宗教崇拜来帮助解释他们的世界一般,我们(大多数人)的人脑也有一样的功能:为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给个合理的解释,否则他/她就不知道该如何在一个荒谬的世界里存在下去。

而所有的感性冲动,都得符合逻辑闭环,否则,就只能被归于“疯子”。想到最近在读的《维塔》,不就是描述了一个无法在现代理性文明的夹缝间存在的精神世界么?

于是就有了这部《赛琳和朱莉出航记》,幻想出了这么个无须逻辑,只凭主角们主观意愿决定情节走向的世界。为什么是“出航”?大概是漂流在海洋上,所有的方向都是可能的前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