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内容简介

高中毕业的绫自述要成为一个让别人羡慕的人,这就意味着要考上不错的大学,可是事与愿违,她考上的大学并不是像东大那样有名。毕业季,当同学们纷纷合影留念,她也勉为其难地与大学同学留了影。

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绫孤身一人来到东京,一番跌波之后,在东京一角的三茶租到了廉价且不错的房屋。一次偶然的迷路,绫遇到了和自己同乡的直树。一次晚上她被同事邀请出来吃饭,直树意外到场,后来才知道他们都在三茶一带租住,于是互相熟悉了起来。绫和直树互有好感,两人互相吃饭,逛街,看剧。当看到自己起了球的内裤,绫陷入沉思,自己来到东京这个大城市是为了什么?当想到自己多年以后,也像那两个老夫老妻吃着一份章鱼烧,索性,她不辞而别。

在惠比寿的男女联谊中,绫接触到一装逼努力哥凉,因为凉的自我炫耀很让她反感,对一起到来的富二代孝之却印象不错。就这样,绫与富二代开始了亲密的交往。大城市的人有一个共识:30岁之前的女人如果能在米其林餐厅约会,那会是很成功的女人。而富二代承诺在她过生日时,要在米其林为其庆生。绫高兴之余,为这次生日,也分期付款买了很贵重的白色裙子。可事与愿违,绫等来的是希望落空和富二代的劈腿。

随着绫消费的提高,她不得不向上司提出涨工资的心愿,可上司以能力不符为由果断拒绝了她的请求。绫不得不在网上寻找工作,后因为专业为法语的缘故,成功被一家在银座做法国品牌的女性老板看中。但老板对员工的严格态度以及对绫的犀利言语让绫更加努力工作。一次,前辈让绫去买空也的饼,可她并不知空也的饼需预定才能买到。眼看工作不能完成,偶遇和服店的老板幸和先生,和服老板顺利帮她度过难关。之后,绫和和服老板互相教化利益而维持了几年的情人关系。

一次同学聚会,绫本想炫耀一下有着自己的封面杂志,可同学们都在谈论着自己的婚姻,并纷纷拿出手机里拍的照片互相欣赏对方的孩子,对她的杂志反而一句没提。这次的同学聚会,彻底刺激了绫。她下定决心,与和服老板断绝了关系,并以结婚为目的参加了相亲会所。经过一番努力,成功与一名39岁的中产丑男正人结婚,并在丰州高层买得不错的公寓。绫也许认为自己很幸福,可8年生活中的不和谐最终使她陷入困境。夫妻双方商量分居一段时间,以此为未来的家庭生活做更多的心理准备。可,事与愿违,分居期间,丈夫被公司一27岁女合约员工套路,并怀上了孩子。以此锲机,两人正式分手。

分手后,绫被一经常吃早餐的年轻帅气服务员搭讪,后两人成功发生关系。而在这段时间,花店一朋友为绫介绍一开律师事务所的男朋友洋介。在两人约会期间,绫印证了曾经和她一起吃饭的努力装逼哥说过的话。后,又因服务员被花店朋友相约而烦恼不已,晚上约出了那个10年没见面的装逼一哥。后,短暂的回老家之后,又再次回到了东京,不过是和男闺蜜在了一起。

二、我的感触

1. 物化的人,最终是异化的人。

因为乡下的口音而难为情的绫;

装逼努力哥开场地自说自话;

因害怕高层楼人的异样眼光而近乎歇斯底里的恐高女;

以和服老板为代表的上层假面夫妻;

丑男以孩子也是自己炫耀的勋章的价值观;

把吃好吃的等同于去高档餐厅消费的绫;

法律港鹏男以出生地选择结婚对象
……

在大城市,这些现象已然屡见不鲜,好像这些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在性一方面,男女通过其不断的互补来互相安慰自己暂时失落迷茫的灵魂;在城市生活方面,以结婚为目标式的结婚,占有式的家庭,占有式的孩子,以为占有这些就是幸福。甚至在乡下的人,绫妈妈带着女儿给自己买的耳饰,朋友们都羡慕地说出即使是假的也这么好,还口中说道:不愧是大城市。好像只要是“大城市”这个标签本身就拥有无穷的魔力,好像拥有或被贴了这个标签的人就拥有了自信,一切不好的、俗的东西好像就能被通通地遮住。

其实这就是资本异化人的方式,最终让活生生的人变成和死气沉沉的物品一样。经过资本的侵蚀,城市化的加剧,这种异化现象非但没有被扬弃,反而呈现出深化和加剧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统治人、束缚人、扼杀人性为特征的异化机制,从传统政治统治和经济压迫转化为技术、理性、意识形态等无形的文化力量对人不知不觉的操控。这种新的统治形式由于具有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合理的”外观,更加深入到社会生活和个人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2.为什么绫会选丑男?

相亲会所,绫选择丑男难道就是因为他的套路吗?其实更多的是自己的潜意识吧。支持她梦想的人或许不是她自己的渴望,而是身边人强加给她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资本主义充斥的城市环境强加给她的,可能是已陷入的努力装逼一哥,也可能是离异卖花女,而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但正在朝着这一目标通向无底的深渊。

她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了一个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的男人作为自己的丈夫。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一种隐形的观念在指引着她,好像只要丑一点,幸福就能来。结婚后,当与丈夫在生活习惯上不同时,在价值判断上相左时,她不断通过别人的生活来暗示自己:我是幸福的,也许生活就该是平凡的,平平淡淡之中这才是生活本身。她通过这种近乎非理性的方式来麻痹自己,把自己生活的并不幸福这一事实压到了自己的潜意识之中,自己不愿意去想,也不敢去面对,因为这个问题太过暧昧,也太过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20年后,绫再次回到那个曾经的东京一角——三茶,那个自己初到东京的第一站,有着低廉的房租,但处处都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城市一角。是的,她看到了直树,这个曾经让她感受到了幸福的男人,可是啊,因为那一眼望到头的幸福使她如此的决绝。也许就是这一别,昭示着她与真正的幸福渐行渐远,但这冥冥之中又只是再一次命运的捉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是的,如果再向前倒退几年,从高中毕业开始,她一边追求上层的物质生活,一边也不断想要摆脱掉自己这种追求金钱的潜在心理,而更多追求自己想要的精神生活,可是她发现在这样的上层生活中,并没有她想要的生活,于是有种又绕了一个圈的感觉。多年以后,自己走在家乡的路上,偶然碰到了高中老师,老师说出“你实现了梦想了啊”,她惊呆了,在这惊呆之中,老师拿出当年她拍的的杂志封面,内心的种种酸楚,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梦想,肉体与灵魂这两股始终无法交合的力量突然汇聚到了一起,以一场悲痛的眼泪喷薄而出而告终。

剧中,导演除了用这个明显让人心疼的眼泪之外,还用了一个更加隐晦,也更加高明的方式展示了这一矛盾:初次绫吃章鱼烧是幸福的,快乐的,是有生活触感的;离开直树,再次路过这里,看到老年夫妻吃章鱼烧时,是可怜的和鄙视的,以及有种不舍但还是想要逃离的冲动;最后她又来到这里,本想要体验一下这里的生活气息和情侣之间自然流露出的幸福笑脸,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多年前被自己果断抛弃的人,而这个男人已然结婚,也已经生子,夫妻生活温馨甜美,家庭生活其乐融融。这个场景与当年的自己是如此的相似,可这个场景又与自己此时的心境是如此的不同。如果当初自己不离开直树,也许此时买章鱼烧的就是自己了,这种时光倒流的反差,更凸显了绫内心的渴望。

我们可以想到,原来绫高中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或者说对自己将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还很模糊,很多概念还未能很好地界定。18岁的自己本以为只要能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也就理所当然地能过上令人幸福的生活。所以她一直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也隐形地在一直寻找生活的答案。她去东京,离开直树选择富二代,换工作,和和服老板私情,与丑男结婚……我们可以看到,当绫的薪水越来越高时,她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以为结婚后就能幸福,当自己真的结婚了,她依然不满……她陷入了迷茫,到底是哪出错了。最后自己决定回到老家,也许这次她真的悟到了生活的真谛,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可时间不等人,物是人非今犹在,不见当年还复来,留给她的只有感伤和无奈。

三、本剧特色

不错,讲故事能力一流。每集很短,只有11集,但内容完整,剧情感人,五星好评。当老师拿出多年前自己的海报时,有点想哭的冲动,这种冲动是对自己青春流逝的感叹。当看到主人公也哭时,有种共鸣感是很意外。

人物塑造方式扁平和饱满搭配,主角绫塑造的很饱满,而其他人物则重点突出某一点,比如丑男,基男。

剧中的人物突然对着镜头,然后跳出剧情直接变成在场人,以叙述者的口吻,把自己拉到与观众同等维度进行解说,这种讲述方式很独特。

暗线处理的不错。先是绫抛弃生活,真情,幸福,后来绫先后试图在和服老板,丑男,小鲜肉处寻的一丝真情和幸福,可这种看似廉价却无价的幸福已经很难寻求。

四、我的看法

内容有点俗套,整体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资本主义的异化,城市人的物化。

导演好像要故意讽刺这种现象,所以可能让观众有种错觉,认为大城市的生活是麻木的,没有感情的。

其实这是片面的,大城市照样有感情,关键不是在城市还是在乡下,而是在人心,在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是自我认可的态度上,是重存在还是重占有的生活方式上。但,如果这样拍出来的话,可能有主题不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