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大概率不会火了。
播出至今,没关注度,没话题。
但真的得聊聊。
在影视剧普遍漂浮无根的大环境里,还有这么一部朴实真诚的剧存在。
它受了冷落,我们更该珍惜——
您好!母亲大人
评分未出。
但不少一星已经到场,都是因为一个——
“不配。”
因为个人过往的绯闻,女主董洁被认为不配在剧中饰演一个母亲。
Sir懒得八卦。
比起争执的口水,不如聚焦于作品。
改编自不良生的散文《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这在国产剧中少见。
反复的回切,或许有点零碎。
缺乏令人上头的狗血,剧情显得平淡。
这些都会造成一些观看上的不友好,但《您好!母亲大人》仍然展现出了相当罕见的品质——
追逐流量的国产剧,是否还能保留对生活起码的尊重。
01
初看《您好!母亲大人》是不太靠谱的。
饰演母亲丁碧云的董洁,80年生,今年也不过41岁。
饰演儿子丁晓军的尹昉,86年生,今年35岁。
两人之间,实际仅差6岁。
这能成?
可很快,你就感受不到了违和。
看董洁的出场——
中年妇女常见的短卷发,深凹的法令纹,脸色蜡黄,面容憔悴,眼皮重得像是抬不起来。
敢老。
但这是第一步,表演的细节更让你接受——
这个角色真的老了。
母亲丁碧云到上海看病,检查完,母亲领着丁晓军到南京路附近逛逛。
途中,丁晓军递给母亲一瓶水。
董洁先是皱眉、喘了口气,费劲地缓了一秒,再强打精神把水喝下。
远远看过去,这就是一个行动不便的老母亲。
《您好!母亲大人》故事一共分为三条线索,跨越了30年。
第一条线索是现在。
丁晓军步入职场后,与母亲共同抗癌的相伴。
它代表了错过的遗憾。
第二条线索是,学生时代。
高中到大学。
从丁晓军离开母亲,再到他重新回到小城。
它代表了人总有一天,要独自行走在世界里的成长。
第三条线索是,童年。
丁碧云从结婚,到离婚,一个人吃尽生活酸楚,抚养孩子长大。
主打年代感的戏不少,大都在用年代符号和回忆杀,勾起观众的情怀。
但是像《您好!母亲大人》拍得这么细的,不多见。
文字可以写得细。
但拍成影像,会不会让观众失去耐心?
毕竟到处是爽剧,恨不得三分钟一个反转,动不动就“四海八荒”。
好在这部剧的导演抵挡住了外界的杂音,专注于还原原著的细节。
真实的力量,自然动人。
就拿卖猪肉这么一件小事来说。
小吗?
其实不小。
因为几两猪肉,可能是一天最大的开支,是思来想去为孩子的营养做的盘算。
撞见丈夫出轨后,丁碧云一气之下“净身出户”,一个人抚养晓军。
买五花肉的时候,丁碧云只买了半斤。
看见摊贩一刀下去多了几两,着急地说着:
你少切点
就半斤啊
第二次,丁碧云丢了工作。
她更穷了。
这也反映在猪肉上——因为要的太少,被肉贩呵斥:“买这么点肉都不够压秤的。”
没办法,只好再买些猪油回家。
猪油,用来拌饭。
不至于一点荤腥都没有。
猪肉呢?
自然是都留给儿子。
自己夹起一旁的榨菜,吃了起来。
可吃到一半,丁碧云的眼眶红了。
是因为日子苦?
不是。
她挖到了被晓军藏在饭碗里的一块肉。
02
《您好!母亲大人》有点像《俗女养成记》。
一点一滴让你回溯童年的记忆碎片。
比如过年时,电视里赵本山和范伟的春晚小品。
过冬暖被窝用的热水壶。
家里停电时,母亲对着墙壁扮出的动物手影。
但是“俗女”丁碧云没有得到太多爱的包围。
在那个年代,为了做自己,她选择了一种苦涩得多的人生。
90年代初,在女工之间传唱的齐豫《敢爱》专辑里的那首《橄榄树》。
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开始想要独立闯荡的精神特质。
丁碧云的每一次人生转折,都镌刻着大时代的印记。
比如好友的南下广州,对应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纷纷南下创业的时代趋势。
她自己则被买断了工龄,下岗。
开羊毛衫店,重新做回个体户。
亦是那个时代工人下岗后,自主创业的谋生选择。
时空之间的转场设计,也看得出用心。
比如这幕。
大学,丁晓军半工半读,去大排档推销啤酒。
下班了,就脱下工作服,拿出书包念书。
关上柜门的瞬间,镜头一切,是工厂里,正准备拿出工作服上班的丁碧云。
还有这里。
上一个镜头,是丁碧云参加同学会的场景。
下一个镜头,就转换成丁晓军大学的同乡会。
这一时空的互文,是母子人生和性格的互相映照。
Sir想起来,高圆圆在早些年的采访中,也这样说起过自己的母亲:
我本来以为我跟自己的母亲是截然不同给的两种人,但是最近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像她! 我有两道法令纹,这本来是困扰我的地方,但我每次照镜子看到它,我会心里一暖,这让我看起来很像妈妈,真好。
年轻时候,丁碧云不顾母亲劝阻,偷走家里的户口本和傅强登记结婚。
到了丁晓军,他依然不肯听丁碧云的建议报考师范专业,而是选择了自己理想的文学。
丁碧云兴奋地走出胡同口。
如同丁晓军填报完志愿后,一身轻松地走出教室。
最后,他们都相继失败。
一个离了婚,一个成了三流作家,却都不曾因为自己的决定后悔过。
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理想里残缺着。
又互相填补着对方的人生。
哪怕常常不理解,最终却总会发现,每一寸性格里都刻满了她的影子。
03
丁碧云,可能是上一代中国母亲的缩影。
不管境遇多么艰难,都咬牙忍耐,硬着头皮死撑;
不管内心多么艰苦,都不轻易在孩子面前流露脆弱。
房子刚租完,工作被辞退。
她低声下气,请求对方退一点钱给自己好过年。
听闻丁碧云有新欢,前夫来厂子里闹事。
看着前夫被保安带走,背后是一众看热闹的工友,丁碧云憋着劲让眼泪噙在眼眶里,不掉下来。
一个人带着孩子的日子,丁碧云几乎做遍了所有的工作。
缝纫师傅、小商店老板娘、流动早餐车摊主、服装厂女工、外贸加工员......什么挣钱多做什么。
有外快就接。
下班后,还兼职去剥小龙虾,一斤挣一毛钱。
这是上一代女性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拼尽全力,只为孩子安好。
日子再穷,丁碧云都不想丢掉做人的“体面”。
哪怕婚后丈夫不务正业,每天招呼一堆狐朋狗友喝酒打麻将,她都怨在心底,默默承担家里的开支,期盼哪天丈夫醒悟悔改。
然而,唯二的两次“不体面”,都是因为儿子晓军。
第一次,是离婚前。
晚上回家,丁碧云闻到晓军嘴里的酒味,彻底恼怒。
她径直走进门,掀了麻将桌,和傅强在过道上大打出手。
再也不顾上旁人的议论,当着众人咒骂傅强这些年的不负责任。
第二次,是离婚后。
晓军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丁碧云不愿意让晓军回乡下念书。
但城镇户口需要三千块的落户费,丁碧云找遍了所有方法都凑不齐这钱,只好找多年不联系的前夫解决问题。
不料前夫不认账,丁碧云说什么也要把电视机抬走卖钱,让孩子上学。
争执中,被前夫扔到了大街上。
前夫一气之下,把电视机摔出马路。
丁碧云呢?
还是捡起来,一个人边流泪边抱着被摔碎的电视机回家。
这是丁碧云在剧里最接近“泼妇”的两次。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娇小的女子,也有这样的力量?
年轻时候,丁碧云原本有机会重拾爱情。
和温柔儒雅的日本经理梅众一起远赴日本,两个人的日子至少不用像一个人这么累。
但看到晓军把自己的出生证明藏起来,她最终还是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的幸福,拒绝了梅众的爱。
丁碧云从来不把儿子丁晓军当拖累。
可老了,生病了。
知道儿子为了陪自己抗癌辞掉工作,丁碧云的第一句话却是:
是妈妈拖累你了
有人说。
丁碧云这种女性形象已经过时了。
但是你无法否认,她们就是这样活过了一个无从选择的时代,那是属于她们的强大与勇敢。
你遇上了另一个时代的主义与正确。
但这是你的运气,而不是你用来俯视她们的资本。
丁碧云打小功课就好,学习成绩拔尖。
但恢复高考那年,父亲病逝,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母亲重男轻女,决定让丁碧云辍学,供小儿子读书。
丁碧云满肚子委屈,但还是卖掉了书,辍学打工。
她的自我牺牲、囿于家庭,好像不符合今天被肯定的价值。
但我们是否想过——
那被今天追捧着的潮流,可曾给过她机会吗?
丁碧云的母亲说过,“女人就是命苦,不是为男人活,就是为孩子活”。
然而没有说出来的是,她们何尝不想为自己活。
不做谁的妻子,不做谁的母亲。
只做自己或被疼爱的女孩,感受“今夜的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罐头盖的日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