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 我就只想讨论王倦笔下 关于大宋年间一群少年的故事
宋大志更新的时候我还在高中,那时候对大学和社会充满了“正义”、“热情”、“单纯”、“理想”的想象,现在回看过去 与宋大志的主角团初入秘阁一样,只是正义的想要为国为民、热情的对待每一个善意的人、单纯的看待所有眼前的利己主义者、理想的坚守自己的信念。然后我与主角团一同在校园内插科打诨、耍小聪明的戏弄老师、甚至自作主张的开始“正义”行动。
站在宋大志的结局回看,除了七斋的主角团,其余出场的人几乎全都去世了,但当时为什么我没有如此难过呢?有可能因为当时总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或者总能安慰自己 他们的离去皆是自己的选择,大不了就难过半集 在下一个喜剧点出来后,已经把离去的难过抛掷九霄云外了。那时候的主角团在大宋,一个出生 成长 学习的地方,自己的父辈 祖辈都扎根在这个地方,总能有几次“开金手指”的机会。印象最深的不过是“车行炮图纸”篇章,打动我的只是 初次、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人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看着从陈工、韦卓然,到陆观年、元伯鳍……他们一个一个有自己坚守的信念和同样的拳拳赤子之心。最没能意料到的就是,我们当时就已经不是局外人了。
时隔四年,宋二志终于开幕,我将要大学毕业。过去的四年,我经历了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的时期,更感受了延期的高考 两次的百日誓师,还有许许多多大学的琐碎,我已经再也不能复刻四年前说过的豪言壮语了,甚至看自己之前写的文字语气,是那么的张扬 积极 乐观,有一种看盛开的昙花一样的心情:知道那一刻是短暂而又珍贵,可又无可奈何的看它满满消散离去。主角团又何尝不是。
我们看着:原本只是假借救父之名,实则支持宁令哥的赵简,在到达西夏的第一天便知道自己父亲早已因病去世,而自己因身为秘阁七斋斋长,承担起了继续完成任务的职责,放下了立刻守孝的孝心,那个夜晚,石子敲击关闭着的窗户,重复呢喃的“风停了”,推开窗,只剩下那个刚刚还因为亲人离去哭不出来而自责的女孩,对着月亮落泪;追随爱人和同伴而来的元仲辛,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再次见到了那个要打死自己的亲生父亲,从别人口中得知了自己的鲜卑血脉,甚至深陷自己已经没有家学可以继承,无祖辈可以祭拜的族源矛盾,但在那个下着雨的“好日子” 爱人褪去守孝的布衣 手拿双方的生辰贴,向他作出一辈子的承诺,属于他的那一束光终于老老实实 永永远远的落在他的身上,一句“但华夏永远会在”,开解了少年的郁结,也一语道破点醒了我;七斋其他的少年都在陌生的国都受到了从不曾经历过的环境刺激。信奉“军令如山”的薛映下意识选择了自己的同伴;视自己父亲为榜样的衙内得知了父亲早已叛宋的信息;行事稳妥的翩翩公子王宽在北河星的质问下竟然也犹豫纠结地一遍遍问自己 何为取舍,何为任性;从来怕黑毫无自保能力的小景也一次又一次的将“作为七斋的一份子”变成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些情节总是让我们诧异,已经抛弃了宋大志的人设了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设从来没有更改,改变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
原先有父辈 前辈所支持和保护的大宋,如今他们来到了处处都在暗流涌动的西夏,这里有武力超群的元昊 阴险狡诈的宁令哥,以及许许多多 甚至从没看透的利益纠葛。而主角团就像一潭浑水里突然掉落进的“清道夫”,观众视角终会随着七斋的深入和成长,把这浑水看透。
在我的视角里,我看到了三斋被短短数句书写了结局,更见证了一个一个“小可爱”的去世。我会被王宽写给自己父亲的信所鼓舞,读着“只求以身为炬,于阴云晦昧处,照开一线天光”心中不难澎湃万分;更会惊叹于北河星真正做到了大隐隐于市,看着他一生“让世上无迷信,让世人遇灾害后能被救济,能信任朝堂”,最终不怕老 不怕死 只怕无疾而终,更何况放在当下的时代,这些仍不是“小事”仍旧是“道阻且长”的事业。听到赵王爷最后“愿世间万物不再阻你”的遗言;文无期最初变下定的决心“人都是会死的”……太多太多了,每一个角色都有完美的“人物弧光”,他们说的话,做的事,不仅符合自己的思想,更向我传达了生动鲜明的少年当是如何。
在看到米禽牧北、梁格嵬、八斋,尉迟源等次要到甚至没用多大篇幅去描绘的角色的去世,我都会惊叹于王倦的笔力。他们每个人都在死去的那一瞬间,用死去的结局为自己的人生画下了绚烂的烟花。我私心更偏爱文无期和尉迟源的结局。文无期一生高傲冷漠,自持聪明冷静,却站在楚袅被悬挂起来的尸体前 肆意放火,只说自己“偶尔糊涂”,看着他一次又一次的挑衅,被箭矢插中也不会跪倒,最终葬身火海 看着所养仙鹤全都飞来自焚,仍在懊悔“早知道就不养鹤了”。飞禽仍知道人情冷暖,而站在对面的元昊却在一次又一次的虐杀后激起了他的好奇和兴奋。文无期的结局是悲壮而又灿烂的,葬身火海的少年,自焚的鹤群,骤降的雪花,宛如守羊神神使的最后一次发挥神威。
尉迟源在故事中初次登场,便就是被“田虎”喜爱的专属于第二季的“田虎”。“长于聪慧”的尉迟源在被迫和自愿的情形下,不仅帮助了主角团,还贡献了很多喜剧点,我一直认为他不会再有什么反转了。可是他的结局在一句又一句的喃喃自语中,在最后的一次叩首中结束。我才终于体会到“喜剧的底色的悲剧”这句话的应验。“这世间对我不好”他只是一个无人所依,无人所需的小人物,在这个纷繁杂乱的时局,他并不是相信神魔,他是只能相信神魔是存在的。只有如此坚信,他才可以遇到濒死力竭的情形,仍能杀出重围,因为他所相信的龙神会施展法力并赐他长生;他才可以在没遇到元先生之前,找到能做的“心诚则灵”。他骨子里还是善良且懦弱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兵,他或许人生本就会庸庸碌碌在军中讨生活,然后在一次完全不知敌方将领姓甚名谁的战争,作为军队中的一名步兵,悄无声息的死去。他在被迫也是自愿的环境刺激下成为了有名有姓的尉迟源,出现在主角团和我的眼前。尉迟源的结局是静悄悄但又振聋发聩的,他的离去甚至连元天关都没有评价,更在刺杀元昊这件事面前不值一提,但他平凡的一生本就是当下朝代所有底层人民的缩影。他们没有理想,没有坚守,更不会留下姓名,在史书中的唯一体现便是“刘备率军20余万攻打襄阳”后的那半句“10万百姓流离失所”。尉迟源与最初从天而降的出世一样,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为何而来 要去哪里 的去世了,最后留下一句“龙神护佑,何其幸哉”便结束了他本该平庸的一生。也不知最后的是警告还是嘲讽。
宋二志的结局在我看来,已经是完整的完美了,我暂不讨论网传剧本未播放的情节,单就目前来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完成了,七斋全体也活着离开了西夏,甚至运用剪辑手法,将片尾曲放在七斋被没藏讹庞围攻后,看完所有的演职人员表后,才有了一个像彩蛋一样的HE结局。我们看着六个少年仍意气奋发的规划未来,但又急切执着于成亲的仪式还没有办,一下就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仍是少年,大宋少年仍是志气青年。
我总会在一部剧的完结后思考,它究竟带给了我什么【当然 烂剧除外 烂剧只是浪费了我的生命!不值得去思考!】。想必大宋一是初见,让我看到了这群美好热血的少年,甚至已然忘记了既定历史。大宋二就是蜕变,每一个少年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发生了蜕变,这中间或多或少带着失去、悲伤、犹豫、兴奋、努力,但最后的结果就是真正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已经习惯于接受,未来的历史并不会记住他们,甚至没有他们的名字的出现这一残酷的现实。但我相信秘阁学子还会在下一次任务来临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去执行,即使知晓黑暗,纵使行走于深渊,他们自己就是那一团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