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猫的奇幻漂流》(《FLOW》)是一部由拉脱维亚、比利时和法国联合制作的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无对白叙事、全开源软件制作和低成本高口碑的“逆袭”成为2025年奥斯卡与金球奖双料赢家。
奥斯卡评委评价《FLOW》为“用眼睛聆听的寓言”。影片主要讲述了文明末世(人类已不知去向),守着主人旧址的小黑猫经历淹没世界的大洪水,机缘巧合与水豚、狐猴、拉布拉多、蛇鹫登上同一艘帆船,在一片汪洋中向一座神秘高耸的建筑航行。

一、肢解语言的巴别塔

既然人类用语言建造巴别塔却招致洪水,也许动物们用沉默构筑的方舟,才真正承载着超越物种隔阂的精神密码。

走出影院,脑海里最强烈的想法是——语言的本质是“分离”的产物。语言将体验、感受与思想编码成符号,通过有形(极度有限的实相)去传递无形(无限丰饶的意识)。这必然导致内容的完整性缺失,以及接收者理解上的偏差。于是,表达者难逃“被误解”的宿命。假如最高维度的意识是一种“万物合一”的状态,那么在这一状态下,生命个体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甚至消弭不见。思想、情感、认知乃至存在本身,都可以通过“直接感知”而共通。万物间的“分离感”不复存在,交流变成一种更为本质的“共鸣”或“直觉”。正如音乐、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能够超越国界与种族的界限,抑或人与人之间“心有灵犀”的默契、梦境与登出状态下跨时空的意识交流等体验,皆是超越语言的链接。

当《疯狂动物城》让狐狸西装革履谈生意,《狮子王》用语言演绎莎士比亚式宫廷权谋时,《猫猫的奇幻漂流》却将镜头对准猫科动物最本真的生命状态:收拢的"飞机耳"传递警惕,喉咙的呼噜暗藏亲昵,炸毛时的弓背泄露恐惧——这些从动物行为学中提炼的精确细节,让养猫人会心一笑,也构成了最质朴的叙事语法。导演刻意摒弃语言符号系统,转而通过肢体震颤的频率、瞳孔缩放的幅度以及自然音效的强弱,展现出小黑猫从疑惧到信任、胆怯到勇敢的完整成长过程。

...

不禁想起前段时间在《自由的老虎》中读到,约翰纳什曾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理性的思维阻隔了人与宇宙的亲近。”或许一直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阻隔了我们与万物本真之间的亲密共振。

二、后末日时代的“愚人船”

“愚人船”(Ship of Fools)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文学和哲学传统,尤其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讽喻文学密切相关。最著名的“愚人船”作品是塞巴斯蒂安·布兰特(Sebastian Brant)于1494年出版的讽刺诗作《愚人船》(Das Narrenschiff),以寓言的形式描绘了一艘满载愚人的船只,他们在大海上航行,象征着人类社会中的愚蠢、贪婪和无知。每个“愚人”代表一种社会陋习或道德缺陷,布兰特借此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道德堕落和知识匮乏提出批判。

后末日时代当洪水淹没世界,漂浮在人类文明废墟之上的动物方舟延续了“愚人船”式的寓言。全体船员都有各自的“不完美性”:水豚迟钝嗜睡,象征着木讷与懒惰;狐猴囤积大量玻璃制品并如同守财奴一般反复清点,映射着贪婪与物欲;小黑猫警觉而惊慌,象征着胆怯与恐惧;狗群被救上船后吵闹地掠夺粮食和镜子,代表着无知与暴力。

“愚人船”象征着人类在无知与迷失中漂泊的处境,提醒人们自省与追寻智慧。而在这场宛如朝圣般的航行中,动物方舟上的成员们也在困境与冒险中经历着蜕变:水豚不再只是懒散,而在暴雨中展现出沉稳和担当;狐猴不再执着于囤积,完全接纳藏品的失去,甚至在伙伴的镜中倒影里,发现了比物质更珍贵的东西;小黑猫的恐惧化作了无畏的勇气,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即将掉入悬崖的水豚,展现出超越自身弱点的力量;而拉布拉多则毅然脱离喧嚣的狗群,坚定选择与同伴并肩而行。洪水退去“愚人船”掉下悬崖摔得粉碎,而每一位成员的成长,使得他们不仅拯救了自己,化险为夷,也成就彼此,收获崭新的自己。

...

三、猫猫的与神同行之旅

淹没世界的大洪水这个概念在多个宗教和文化中都有体现,例如《圣经》的诺亚方舟、《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乌特纳庇什提、《印度神话》中的摩奴洪水传说,其核心隐喻在于“毁灭”与“重生”的循环。电影里,汪洋中古老的建筑迷宫赋予了小黑猫奇幻之旅的神秘性,高耸如山峰一般的建筑象征着希望,穿越波涛毅然向其航行这一行为又充满未知的困惑,这种无知觉的执念更带有深深的宿命感。

在这场旅程中,神多次降临,庇护、拯救和指引小黑猫。

-「大鱼」-

...

《约拿书》中约拿被大鱼吞入腹中却得以在其中存活,这一情节象征着生命得以承载、幸存者受到庇护的奇迹。电影里小黑猫一共看见大鱼四次:

• 第一次,小黑猫被困在猫猫山顶,水位不断上涨,情况紧急,大鱼悠然出现后,帆船摇摇晃晃向小猫驶来,神迹初次显现。

• 第二次,大鱼将沉向水底的溺水小猫托举出水,寓意着庇护与救赎。

• 第三次,大鱼跃出水面,帮助被树枝卡住的船桅脱困,象征着智慧的介入与化解困境的力量。

• 第四次,洪水退去后,大鱼搁浅濒临死亡,小黑猫用脑袋蹭蹭与它道别,表达信任、依赖与不舍,象征着灵性觉醒与成长蜕变。

-「蛇鹫」-

...

作为一种独特的猛禽,现实中的蛇鹫被视为“勇士之鸟”,象征着正义、保护、智慧与独立。 电影里,蛇鹫初次登场就对小黑猫展现了无限的慈悲与关照,小黑猫的两次腾空体验也都由它带来。

蛇鹫并不属于船上普通的成员,而更像是神明的化身。当看见小黑猫对被捕捉的恐惧后,它直接将小猫抓上高空,带小猫直面恐惧、克服恐惧;在鸟群对峙中,它为了保护小黑猫奋力反抗权威,即使在打斗中失败,被踩踏侮辱、折断翅膀,也并未动摇它坚定的使命。无论船上发生争执抑或打闹,都不影响它宛如神灵般稳固而冷静地掌舵。当船只最终抵达高耸的神台之下,蛇鹫似乎完成了引路任务,独自飞向高台,并在小黑猫的身边羽化登仙。在这一连串的神圣指引中,蛇鹫不仅引领小黑猫走出危机,更赋予了它克服内心恐惧、拥抱蜕变的力量。

-「人类的爱」-

...

整部电影虽未出现任何人类的身影,却处处留存着人类存在过的痕迹。小黑猫的栖息地里,弥漫着主人的爱意——温馨有趣的卧室布置,琳琅满目的猫猫雕塑,桌面上未完成的手稿,甚至还特意为它建造了一座猫猫山。
在这场奇幻旅程中,小黑猫仿佛始终与神同行,而其中一个化身,便是主人的爱。电影中,一个意象贯穿始终——那颗玻璃浮球。它从头到尾陪伴着小黑猫,像是一双温柔的目光,无声地注视着它的一切。直到旅途的最后,玻璃浮球仿佛化作主人的化身,承载着小黑猫漂完洪水退去前的最后一段旅程,静静地守护着它,直至风雨散去,归于平静。

当洪水淹没人类文明的废墟,猫猫的奇幻漂流不仅是一段跨越生存与死亡、恐惧与勇气的旅程,更是一场与神明的灵魂对话。当人类的语言无法触及宇宙的真谛,仍有爱与信仰在静默中温柔吟唱着重生和希望的永恒赞歌。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