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王朝1566》的第四集观后解析。

在进入正题以前,先分享一点小事情。前段时间,在工作上为了迎接一个检查,小伙伴们都积极配合,加班加点的准备资料。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令人不开心的事,比如推卸责任。一点小错误,正当有人在思考如何为失误写好说明时,也有人赶紧撇清。我对那位精明的女同事感到不屑的同时,也愈加清晰的明白,做事情,严谨仔细的重要性。

而回到这部电视剧,更能发现,严谨,意味着生存。

第三集,马宁远卸下官服,来到总督府,向胡宗宪请罪。第四集,自然要从马宁远的结局开始说起。

1.马宁远赴死

一开始,我对这个杭州知府马宁远是极其讨厌的,带队毁秧苗的是他,出面毁堤淹田的是他。但到了第四集,他快要领盒饭了,我才深深同情他,他不过就是一个干事加背锅的,他并非坏人,只是愚忠,没有格局。

胡宗宪教训他,平时让他多读读《左传》、王阳明的书,却总是不以为然,说什么,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到头来,却连孔子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本意是什么都没弄明白。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毁堤淹田,伤天害理,上误国家,下害百姓,也叫知不可而为之吗?

...


而马宁远一心只想为胡宗宪分忧。他的家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自己寒窗苦读,中了举人,是胡宗宪一手提拔,对他有知遇之恩,也正是这样,马宁远就算知道毁堤淹田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愿意去做,他以为这样便是在为胡宗宪解忧,殊不知,自己只是严党手中的一枚棋子。

常说,读书要广泛涉猎,为何,拓宽见识格局,这样在做重要决策时才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做正确选择的勇气。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马宁远应该知道,不管他忠于谁,但毁堤淹田这种事,绝不应该出自他手,大不了解甲归田,也不该成为历史的罪人,虽然“毁堤淹田”只是小说里写的,历史上并不真实存在。

更可气的是,在胡宗宪寻问决口淹田背后指使的是哪些人时,马宁远还一昧掩藏,说堤不是毁的,是去年没有修好,但愿淹了田以后,朝廷改稻为桑的国策能够施行。直到胡宗宪略施小计,让他看清了严党之流的卑鄙,留下一份说明,记录怎么毁堤、如何合谋、罪员都有哪些,最后才明明白白的走上死亡之路。

2.浙江官府商讨上奏一事

老百姓的田地被大水淹了,这么大的事可得禀告皇上,顺便请求朝廷拨粮赈灾。郑泌昌和何茂才想着这事还得浙江总督带头上奏才行啊,于是上门来到总督府。

赶巧不巧,于是胡宗宪将计就计,打压郑、何二人,让他们在奏折中写明“改稻为桑”碍难施行。

...


之前,马宁远护着严党之时,胡宗宪便教训的是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他们拿你的命换银子,拿浙江那么多百姓身家换钱,你还得死心塌地地护着他们,还要说是为了朝廷,为了国策。什么改稻为桑,赚了钱,有几文能进到国库。”随即,让马宁远躲在后屋,见了郑、何二人。

郑泌昌表态,河道失修,导致堤毁田淹,必当论责,河道衙门马宁远是否贪墨了修河公款,定要严加细查。而说到河道监管李玄这位太监时,却又考虑他是宫里人,不宜牵扯太多。真是可恨又可笑,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在这些人眼里,朝廷官员竟不及宫里来的那位太监。直到看到马宁远从屋里走出来,才立即改口“若是河道失修,只治我们的人,那又怎么说的过去。”

严党为了自己的利益,让无辜之人背上黑锅,走上刑场。虽然最初绝不改口奏折中加上国策碍难施行,但只要有证据、把柄在手,一切都是好商量的。

再看杨金水参与的讨论。

胡宗宪坚持要在奏折中写明暂缓施行改稻为桑,杨金水不答应,说是要交丝绸,没法呀。

胡宗宪很气愤啦:“为了丝绸,饿死人,逼百姓造反你也不管?”

杨金水义正言辞地说:“那是你们的事哦,我只管造丝绸。”杨金水这副高高挂起,事不关己的样子的确很欠揍,像极了平常工作中那个自私自利的人,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共赢。

胡宗宪憋大招了,拿出马宁远写的说明,上面的罪责清清楚楚,谁能轻易抽身。杨金水等人赶紧按总督大人说的办。面对有的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大局,谈合作,都是空话,在关键时候,只有手握对方把柄,才能将事情办成。正应了那句话,好人,要比坏人更坏,才能做成好事。

...


3.朝廷相关人士的应对之策

奏折到了内阁,严嵩看了,气得都站不稳了,显然,他是不知道毁堤淹田这件事的,尽是他那出息的儿子干的。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心想着严嵩也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坏吧,他看起来挺好的呀!Too  young  too  native . 在后面的剧集里,严嵩会用实力向观众诠释什么叫做“大奸似忠”。

而严世藩,早就看胡宗宪不顺眼了,一心想要借此弹劾胡宗宪。

不过这事,还得告诉皇上。神仙下凡问土地,于是召见杨金水、谭纶、胡宗宪进京。真是公平公正,吕芳的人、裕王的人、严嵩提拔的人,一个都没少。

这里顺便了解到了一条冷门小知识,北京的九门在辰时初到申时末,虽都有官兵把守,但对所有进出的人都是敞开的,只有遇有皇室仪仗和二品以上大员进出才会戒严,胡宗宪三人进京,五城兵马出动了官兵疏散人群,按规制,这是总督一级的封疆大吏进京了。

4.皇上召见杨金水

嘉靖最先见的是杨金水,吕芳的人,可以说吕芳是他最信任的人。

...


而吕芳,也的的确确能够承受的起嘉靖的信任,凡是主子说的话,他未透露半点口风。就算面对杨金水的询问,他也只是说:“你就如实回答,一两个县嘛,皇上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再看嘉靖和杨金水的对话,再次体会说话的艺术。

嘉靖问杨金水:“你说,胡宗宪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杨金水先总的概括:“有三个心思。”

“第一,胡宗宪肩上的担子重,倭寇闹的厉害,他怕百姓失了土地再一闹事,内忧加外患,到那时他担不起罪。”杨金水一定是憎恨胡宗宪的,但圣上面前,说话一定要客观。

“第二,裕王府的那个谭纶在他身边,胡宗宪应该受了些影响。”这是他们的猜疑,也是皇上的猜疑,不然怎么会召见谭纶,不管怎样,这话给胡宗宪泼了些脏水,而且正合了嘉靖的心意,不偏不倚。

“第三,他对严阁老的感情还是深的,但对小阁老做的事,总是不以为然。”又有夸奖又有批评。

说完后,嘉靖十分赞许,让吕芳暗里给他一些奖赏。一场战战兢兢的对话,变成了嘉奖。我想杨金水不也是干坏事的那些人吗,这是怎么了。然而冷静思考,始作俑者不正是嘉靖吗?坏人也是在为他干事啊!

...


错综复杂,难以明了。所以,面对那些明明没什么能力,却总是能得到赏识的人,不要怀疑人生,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冒着自己被大家批评的风险在为更重要的人办事呢?

最后,胡宗宪前去拜见严嵩,却被严世藩挡在门外,吃了闭门羹。连家丁都觉得有些伤胡宗宪,但严世藩那句“伤你妈的头”真是本集之最。但从侧面也反映出,胡宗宪和严嵩之间的的确确有着较深的感情,要是普通人,家丁哪会在乎伤不伤对方。

至于嘉靖见了胡宗宪会发生什么,请等待第五集观后感。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芒果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