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韦斯安德森:好莱坞新神。(四大新神:诺兰,融入好莱坞大工业;沙丘导演,维伦纽瓦)坚持独立电影创作路线,高度个人化,高度风格化。也许会导致一种封闭的小世界。但这个小世界又有裂缝,在裂缝之中现实和历史渗入了。后现代体现在矛盾需求法
电影≠故事片
纽约洛杉矶双城记。纽约文化中心,洛杉矶好莱坞大本营,美国文化两个极端。
好莱坞起自纽约,成于洛杉矶。
在美国有多少电影编剧,就是纽约有多少人口。
《鸟人》:百老汇对好莱坞,戏剧对电影,艺术对商业。
理解宅文化、数码文化。每一种命名都是一种覆盖,都带有一种遮蔽。
美国社会内部的多元多义的差异如何构成美国的矛盾与动力。
艺术电影是电影艺术的发动机,给商业电影提供纵深和可能。
2. 重回特吕弗,媒介自觉;美学追求;数码转型。
3.后现代主义宣布大师死了、作者死了。但王家卫是后现代作者。矛盾修辞。
4.《布》:卡通化的电影、电影化的卡通。
5.演员都是大明星,有莎剧、舞台剧、导演背景,导演要求脸谱化人物,只在故事扮演一种功能作用。
6.韦斯安德森对自己作品全面的介入。每一个角色都亲自示范。
7.衡量电影观众的标准:电影结束之后观众会在座位上坐多久。片尾字幕也是一种艺术。片尾曲也是对电影的脚注。
8.八十年代:黄土地文明是束缚还是底蕴
相对的是蔚蓝色文明。《流浪地球》我们不仅仅是固守的,更是流浪的。
9. 白日梦、童话,与现实无关。但又把历史带入。视觉风格上的“从前”——昨天的世界。带有怀旧感。
10.左翼的悲情,右翼的乡愁。乡愁是革命之前的岁月。
《末代皇帝》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革命之前》。
相对于欧洲历史的保守性。20世纪革命浪潮,21世纪革命低落,因此21世纪的乡愁是复杂的。
和历史的相遇是为了让我们客观地看清现实使我们不必落入某种盲目的悲情或盲目的乡愁之间
11.这种乡愁的代表是非主流代表的,是领班和lobby boy.代表的。所以这种乡愁并不带走右翼保守性。在结尾将这种乡愁、向往和怀念落脚于爱情。
12.提到茨威格:带有嘲弄性的表现自己作品的文学性。韦斯安德森很闹腾的叙述和茨威格深沉的语调很不同。
13.章节名字很像17世纪以前的欧洲小说的章节名称。标志一种后现代的玩笑性的文学特征。
14.嵌套式叙述结构:说书人。影片开头雪天之景,棕黄调(苏联水溶片和柯达胶片冷调色系),以及布达佩斯的名字都指向东欧。正面水平机位,直视摄影机镜头。小孙子捣乱,很韦斯安德森——童趣式的打断。
15.剧照和电影常常没有对应关系。
16.电梯门关——大幕关上(戏剧性退场)——旁白:1932-1963-1985,几幅画面的构图相似性,完整闭环。
17.做驳论不是为了站外对立面,而是为了显示出那种“遮蔽”
18.我不过是先生先死而已。先生先死也不一定是先闻道。
19.故意搅乱历史年代。充斥的难民搅乱了今日的欧洲。宗教身份和政治身份的撕裂。美国从不公布人口普查结果。白色人种成为了美国的少数人种。“身体性经验”。全球化过程造成的真正的流动。关于宗教、民族的想象需要重新具体地去面对。
20.远处的喜剧就是近处的悲剧。反历史的历史叙述。
21.两次火车上被拦下。前一次诺顿认出古斯塔夫,表现秩序仍在;第二次被枪杀,世界性的混乱。
粉红色的童话和残酷现实。
23.《天使爱美丽》。法国学者:没什么不好,但是一个完全的巴黎的赝品。没有一个有色人种、游客。对电影的批评首先是社会的,然后才是电影的。这种批评也可以用于《布达佩斯大饭店》,不太是社会的,只是数码游戏。
什么是电影?最初是“我看见,并且记录”;后来是“我们绘制”梅里埃。
《天使》抽掉红蓝调,给人做旧感。抽品。
24.使这部电影受欢迎的东西可能恰好是这部电影的问题。
25.最后zero上交了所有的财产留下饭店,象征冷战时期的国家社会主义。作家说zero身上笼罩的悲伤,是又一次时代变迁的悲伤。
叙述修辞风格:反电影的电影语言(韦斯安德森的重要个人特征)
乐队指挥机位,水平机位构图,具有清晰直视感,人物直视镜头。但这是反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不可能是整齐的,电影演员的第一禁忌也是看镜头——水族馆里的鱼。当观众发现演员望向自己,电影的人外的独立封闭幻觉世界就会被打破。但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并没有给人这种感觉。他把摄影机的机位处当做一个人,给人对视感,把观者组织在画面之中(餐桌对谈、zero对着镜子…)。
画框中的画框:仍然是水平机位构图。并且画框在画面中间——反“高级”。测试人的基本美学素养:把一段线一分为二。
数码转型电影:调色、大量数码特技。
以上一切都是通过水平化,使用所有的构成手段来强化扁平感。
扁平感和数码时代的关系:通过扁平表现数码时代的二维性。如果3d电影成为主导,就意味着所有的电影语言、电影美学原则都需要重新被创造。
最扁平的画面就是景片。刻意用景片代替实景。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一个扁平的模型放在绿幕上完成的合成。模型是立体的,韦斯安德森愣拍成扁平。布达佩斯实景也是这样。
——————————————————
韦斯安德森第一次混用画面尺幅。16:1宽尺幅是视觉有效范围,但注意力有效范围更小,应该用遮幅宽荧幕。一个画面中要有3个视觉点才会显得饱满。不同年代主导的电影尺度不同,导演用当时代的尺幅。
《苹果男孩》:两个真实单元拼成故事中的虚构元素。
一个中性的男孩。
———————————————————
色彩
2.全片都是电脑调色过的,非胶片时代的电影。婚礼的色彩都调出一种虚假感。婚礼过后马上是黑白,枪杀。
每个画面都只出现相邻色,偶尔使用对照色。
粉调是基调,与对照色与相邻色融合。eg:粉+灰+蓝
空间总谱,色彩总谱,造型总谱。
一代宗师光线总谱(白天逆光,晚上眩光)
问答:主体是白男人与作品在宣传白人中心主义不同。
戴锦华课堂笔记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那些不得不的拖沓
说实话,中段剧情拖沓、人物行为动机缺乏合理性、感情戏来得莫名其妙,这些是硬伤。但是,或许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拍摄一部电视剧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讲好一个故事,另一种是展现一段历史。故事是紧凑的,高潮跌宕,引人入胜,但紧凑的代价是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