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我看过,觉得里面的人都各有各的不幸都好惨,幸好我没有经历这种苦难,有种局外人的庆幸。

如果没有真正理解,而产生的怜悯之情的确是一种善良,可是看到小动物受伤会心疼但却对身边人内心的折磨无法理解,甚至发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这种善良是否能经得住风雨吹还有待商榷。没有凝视过深渊的善总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吧。

回首当时的影评内容,我只看到人际关系部分,因为那是我当时所经历的孤独。我能与影片里提到的这部分产生共情,但是这都是基于我本身的认知,再代入到影片里的人才产生的感慨。或许这不是深层次的理解和共情,只是自我投射的移情而已吧。

我没有去真正理解影片里人们内心世界,我以一个事不关己的局外者心态旁观,然后用自我经历和感受作特定影评,是一种自我意识外溢了吧,我真的有认真倾听和理解他人吗?我没有,别人诉说自己的苦难,我就忙着翻找自己的类似经历附和而已。

虽然人们的经历的具体事件或许不同,但是感受到的孤独却是大同小异的,人类没有那么孤独的痛苦,我们70亿人都有相似的悲欢。现在试着以参与者的视角去仔细观察,去安静地倾听,尊重理解其存在的合理,同时也去结合自身的同时也结合身边人的经历去思考,这样或许才能跳出"自我"的囚笼,才能客观地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吧。

...

以前会觉得,我干嘛要花力气理解他人呢?现在却觉得很有必要,积极关注他人关注世界,不仅能建立与他人和社会的深层连接,有利于减少疏离和孤独感,另外自我认知不能仅限于向内探索还要结合这种向外探索才能达到平衡,可以自己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都更加客观平和,从一生时间跨度来说,无疑是长远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