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惊喜,又看到了一部令人惊喜的归乡作品。
看完前两集心里最深的感触,是麻青蒿和兄弟们喝酒时,哽咽着说起没见到爷爷最后一面的那个夜晚。
这个场景太“疼”了,疼得真实,疼得像是戳中了许多“城里漂”心口上那块不敢碰的旧伤。很多人都曾在某个突然的电话里,与至亲的告别失之交臂,而后被一种名为“悔恨”的情绪长久地浸泡着。麻青蒿那句“这人啊,还是得守着人过一辈子,不能守着钱过一辈子”,不像台词,更像是一记闷拳,打在了浮华都市里的我们最脆弱的软肋上。
不同于常规的“归乡”的衣锦还乡,麻青蒿面对的创业竞争更加激烈,甚至说“天崩开局”也不为过,家乡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以为是新鲜物的高端民宿早在zf的扶持下落了地,以为徒有其表深入才发现配套完善运营成熟,让这个以为可以回家“躺平”的人不得不再次“动起来”。
但剧集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沉溺于“重新卷”的焦虑,而是用麻青蒿不断调整方向,不断去了解这片熟悉又用陌生的土地的新机遇,以及不变的生活感,重新找到机会。家乡的飞速变化带来的是村里越来越热闹的人流量,可依然能看到生活,是吴艾草跟龙凤碧吵吵闹闹但有滋有味儿的日子,是衮菖蒲嘴硬心软的兄弟情义里。村里依然充满烟火气,这种用细节成全的烟火气,缓解了焦虑,反而成为了动力。
与此同时,衮月亮那条线,则赋予了这种“归来”叙事另一种平行的力量感。她代表着那些选择留下并深耕的人。面对省城公司的邀约,她没有答应,她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在与苗绣的传承、与吴奶奶的师徒情、与绣娘们的共同体,是这片土地上的景、人与情。
前两集的乌蒙深处,像一幅徐徐展开的乡土风情画,笔触轻松幽默,底色却温暖而坚定。它不回避现阶段依然存在的问题,村里老一辈的思想还是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大山,但又提出了新的写法,是孩子们走出大山见到更大的世界后想要回村建设,是留守村里的人也在致力让这片土地发展得越来越好,是两边的双向奔赴。
都说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可如果累了,不如回家看看地,那片生我养我也在努力让自己托举更多人的土地。看清自己的来处与归途,在人与人的守望中,重新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
辞家千里又千里,不如回家看看地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