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清华大学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目光放在了四个人身上,他们的身份是大学生,毕业生,青年教师,荣休老教师。
电影一开头引用了《大学》里面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这部纪录片,几乎很刻板的将故事一一与这句话相对照。
整部纪录片让我感觉到最为触动的反而是清华招生的老师对那个哭泣的姑娘说你要自己选择,这是我们对你的第一个要求(大概是这样一句话)。这也是我觉得整部影片中唯一一个符合「大学」的一个段落。至于其他的,我觉得应该把他们叫做清华大学比较合适。
整部影片只展示出来清华大学的学生教师的风貌,也展示出来了清华大学的风貌,但唯独缺了「大学」的风貌。这部纪录片只是描绘出了百年清华莘莘学子的个性,却没有点出「大学」的共性。这部纪录片应该叫做「清华」而非「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应该是面向所有学子学校的,而非站在顶尖大学来阐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你们唾手可得的机会,是普通大学生可能拼进全力也未必获得的。普通学子可能敬佩钱易老师他们这些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但仅仅只是感激敬佩,无法引起普通学子的共鸣。
如果给高三的学生看的话,也许能够激励他们努力考清华,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更像一部清华大学的宣传片。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整部纪录片可以看到清华老师兢兢业业为国家培育人才,但他们同普通大学的老师并无不同,甚至可以说同中国千千万万个老师并无不同。
记录片中并未展现出顶尖大学的开放性包容性,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师生的选择,大学的成长,原本可以以另外一种更为广阔的视角来讲述,但这部纪录片把路走窄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究竟在说些什么,中国的大学风貌是什么,才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