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都是阶段性的”,是最近在心理学研究较常用的论点。然而,除了朋友,其他关係也是阶段性的,只是像父母、伴侣、子女这些直系亲属的“阶段”比较长。
《人海同游》便是一部借女主的故事与视角,讲述了“所有关係都是阶段性的”。
相对而言,我比较喜欢片子的英文名《Borrow Time》——借时间在人海同游。

本片在省(此处指省城,即广州)港两地取景。
导演蔡杰说,他拍出了两地的特质。
可每个地方都有其特点。如何突出两地特质又可以平衡基调呢?
虽然导演没说,但在影片裏找到答案:两地共性——务实、人情味、烟火气、草根文化。这些,通过:
广州人民南十三行、香港果栏、香港北角街市呈现;再加上实地收音,会让人觉得更真实、更有亲切感。
还有,导演还在广州五羊(邨)新城取景——香港人设计的社区;还让女主及其母亲当一回“麦路人”。

那,颱风天呢?
是的,颱风也是两地常共同面对的。可这不是常態,且会带来破坏性的暴风雨。
所以,女主会在颱风天知道了自己是私生女的事;从中也懂了母亲说的白裙沾上酱油的隱喻(女主母亲原以为自己是原配,没想到是小三)
所以,女主会在颱风天重遇前男友。

这也带出了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东西——角色设定背景。在改革开放后,不少港人回內地娶妻;有些因北上工作,种种因缘际会而包二奶。

带出的情感是复杂的:
女主母亲仍在家门口留有钥匙,就怕女主父亲突然回来;
女主同父异母的哥哥对其说“如果当初不找你回来,那又多好”;
女主偶遇前男友,开展了一段精神出轨的神交。。。。

最后,两父女重逢,相顾无言、同行不並肩——全片在此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空白供思考。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场戏!

此片还有一亮点,便是纯粤语的国產片!
导演说,以大湾区为背景的片子,就应该以家(乡)话拍。
但也不能忽视,片子裏还有一段非粤语普语的家乡话——闽南语。
香港北角是祖籍福建的人的聚集地。片中就有男主用闽南语跟街坊买菜闲聊;男女主被福建传统音乐(歌仔戏?南音?)吸引的情节。

究竟是我借了你的时间,还是你借了我的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