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契合改革开放的时代语境,从古代文化典籍里寻求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参照,不仅进一步凸显女鬼形象的现实性色彩,而且在情节设置上也更注意强化与时代的潜在对话关系。
影片在塑造小谢和秋容两个人物形象时,一方面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细部特征突出其天真烂漫的小儿女性情,彰显其不受人间礼教束缚的理想人性;另一方面增加对其苦难深重的前世情节的刻画,设置令人愤慨的冤情凸显小儿女身世的不幸;
同样在陶生深陷囹圄时,影片又注重刻画赵巡抚的正面作用,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不仅书生的冤情得以彻底昭雪,而且连秋容和小谢的前世敌人也被惩处。
电影在故事一开头就以画外音的形式讲述凶宅闹鬼的故事,阴森荒芜的老宅,昏暗如豆的灯笼,恐怖凄厉的尖叫都在强化一种类幽冥界的艺术想象,下面又通过西廊黑判拘留秋容,官衙里戏弄打人差役以及美丽女鬼死而复生等情节不断渲染鬼魂故事的神秘内涵,这种善良美女与阴间鬼魂二位一体的人物生成与塑造方式既丰富接受者对美好人性的艺术想象,又发掘和延伸了聊斋文化的原型形象的文化内涵。
揭示出作品向善向美的生命主题,迎合了80年代辞旧迎新,朝气蓬勃的时代氛围。
======
故事梗概:
书生陶生清贫而正直、仗义。他与好友姜部郎闲谈中得悉姜家有一大片宅院因常闹鬼无人敢住,渐渐荒芜。陶生胆大,便向部郎借住此宅避暑攻读。每到深夜便有两个姿容秀美的女子飘然而来,与陶生嬉戏玩耍,陶生虽知是鬼并不胆怯。二女子为陶生做饭、打扇、磨墨,相处得非常和谐,但每至鸡鸣天明之时,均匆匆离去。久而久之,陶生便与二女子结为兄妹。这两女子原是屈死的冤鬼。大的叫秋容,原是富商贾老爷家的女婢。贾家为给病危的九岁儿子机贾德福冲喜,遂娶秋容为媳,贾夫人得知秋容与马夫常大鲁相爱时,便用毒肉包加害,不料被她的儿子抢去吃了中毒而死。贾家遂诬秋容串通大鲁合谋害死了德福,县吏受贿,判秋容死刑,常大鲁入狱。小的叫小谢,原是天真烂漫的村姑,被80岁老财主强娶为妾,小谢至死不从,遂头撞石狮身死。小谢、秋容的悲惨遭遇,陶生非常同情,发誓要为她们伸冤报仇。他写了状子赴县衙告状,但县官受贿,反将陶生打入狱中,并企图杀人灭口,被小谢发现,巧取腰牌,装扮衙役提走了陶生。秋容也在"小包公"赵巡抚处呈上了状子搭救了陶生。恶人被除,陶生与二位姑娘十分愉快,但小谢与秋容想到自己早已向陷鬼域,不能享受人间天伦之乐时,万分伤心。陶生决心救两位妹妹重返人间。他想起不久前有位黄髯道士曾两次劝说自己不要管鬼域之事,料定道士不是凡人,便上城隍祠叩首祈祷,果然又遇道士。这位道士见陶生心诚,帮助他成全此愿,授予他一张符篆,但只能救得一命。二姊妹便互相推让,小谢用计使秋容还生与恋人团聚,而她自己孤单地留在鬼域。患难中,小谢与陶生建立了深沉的感情,不能结成良缘,更是悲痛。陶生决心以自己性命换得小谢重生,他走遍天涯海角重访神道,终于找到道士,破例使法,让小谢也重返人间,与陶生欣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