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行】

张伟,全国四十九万七千三百六十二人中的一个。他是普普通通家庭的孩子,从小没有特长,没有目标,没有自己。

在家里,母亲对他的态度是干啥啥不行,最瞧不上的是他不上不下的样子。他母亲也常常说出贬低他的话语,

“没出息,你也就这样了”。

“脑子笨死了”

“我怎么生了你这种没用的孩子”

“像你这样的考个差不多的大学就得了”

这些声音很轻易的住进我们心里。内化成“我确实不行”的执念,这种执念会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方方面面。

我总会想,为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父母,喜欢一上来就批判定义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孩子没有达到他们所谓的目标时,所有的付出在他们眼中便没有意义。

就像,张伟告诉母亲自己加入了学校花游队时,母亲第一反应就是让他退出花游队,别耽误学习,因为母亲觉得张伟在“浪费时间”。

父母们总喜欢用一句“浪费时间”、“你不行”轻易否定掉孩子在这些事上投入的全部精力。

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多用积极的视角去看见和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或许孩子心里能慢慢建立起一种“我很好”、“我能行”、“我可以”的自我认同,挖掘自身更多可能性。

【不甘心】

张伟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下,他又不甘心一直被母亲否定,心里始终有“我确实不行,但又不甘心”。

比如,张伟听到学校领导要解散男子花游队的那一刻,他心中的不甘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作为队长的他,在网上辛苦搜寻训练场地,给队友们找教练,从广场舞大妈,拉丁舞老师,到海洋馆袁教练,并组织大家像模像样地训练。

比如,他在海洋馆被冒牌教练大骂,“你算什么东西?连一周半的后空翻都翻不过去,差成这样怎么当队长?”

他又不甘心,等训练结束队友们回家后。一个人在海洋馆楼顶的蹦床上加点练习后空翻,直至,天色渐暗。镜头的剪影下看不清他的五官,只能看到他身体的轮廓,张伟每朝向天空翻腾一次,仿佛拼尽全力在向世界呐喊:

“人人都说我不行,我偏要证明给你们看,我不是就这样而已”人一旦有了强烈被肯定、被看见的渴求,就会有为自己去拼一次的信念。

整个故事意外让我破防的一段是张伟深夜独自在泳池中独舞。

这个少年在际遇阴差阳错的推动下,跌跌撞撞中想去完成花游队的表演任务,最后依然面临队伍被解散的命运。

做一场梦,扑一场空。张伟在水中用力扑腾、跳跃、出水,尽情释放自己的各种无力与不甘。

其实,别人说不行、喊暂停,都算什么呢?继续与否,只有自己说了算。

【美好】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看点,少年们彼此理解与相惜的美好。

影片中,高飞看到张伟独自在海洋馆蹦床上练习,他懂了张伟心中的不甘。

第二天张伟一直无法完成翻跃动作,自我心理崩溃后。血气方刚的高飞故意推搡他,他知道对于温吞的张伟,不断的刺激,才会激怒张伟去打破长期自建起的“我不行”的执念。

同时,张伟直面责任的态度,也是高飞曾逃避的。在花游队宣布解散后,张伟找到高飞,两人坐在路边撸串,高飞跟张伟袒露自己的心事。

运动天赋极高的他,带着地区第一进入省体校后,无法接受自己垫底的事实,以一种自认为聪明,却又逃避责任的方式回到学校。

张伟缺少高飞的热血,高飞欣赏张伟的担当,彼此认同自己缺失的那个部分。这也是少年之间该有的样子啊,相互相惜单纯动人。

【正常青春】

我想这是一部正常的青春片。

什么是正常的青春呢?

没有小三,没有劈腿,没有跳楼,没有堕胎,没有loser、没有废柴......

你会做着一些成人眼中看起来很中二的事情,更要命的是有一群比你更中二的人会陪你一起做。

有用不完的热血,没有规定方向的生长,你会逢光而生,遇凉而野,一种给人向上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