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从来不反对以名著为基础进行文化消费品化的改编。但是导演要对自己的斤两有数。

假如说我们把“红楼梦的文化核心”当作一杯茶,那原著就是最贵的茶叶、最好的水、最合适的火候煎出来的这么一杯茶。美则美矣,只是一生只能喝那么两三次,剩下的,只是在脑海中不断重复对这杯茶的记忆。

于是我们才需要她的文化衍生品,好让自己再体会一次喝茶的感觉,而不仅仅是回忆。

于是有的人选了同样的茶叶来泡,有的人选了同样的水泡,有的人七拼八凑搞个平替版,有的人只是套个壳子,卖的是咖啡。

胡玫的这一部呢,是茶,是一杯已经过气的网红奶茶,据说曾经卖到38一杯,现在买一赠一也只要16。她选了原著的茶叶,不过是别人泡过剩下的,又觉得味道不够,加了很多珍珠、芋圆,添加了很多香精色素。远远看去,花花绿绿的,好看,似乎几年前确实流行过这种风格。喝到嘴里,越来越腻,要不就扔了,要不别浪费,就捏着鼻子赶快看完。整得我第一次盼着林黛玉这个角色快点死吧,我有点坐不住了。

那其实你水平不行,完全可以做塑料瓶的灌装茶嘛,“红楼树叶”之类的,38买一箱,能喝一个月,这就是《黛玉传》以及台湾华视版。李少红那个大概是黑茶巨苦喝了睡不着的一箱。但好赖不说,人家占住了鬼气森森,幽幽玄玄风格的一个坑。往后再改编,也算有个失败的先例可以借鉴。

胡玫这一版就是毫无特点的烂,烂得腻烦,烂得让人没有情绪,烂得平庸,烂中没有一个突出的烂点。

这充分说明,胡玫对《红楼梦》是个什么东西,电影是个什么东西,心里很没数。你想想她拍的《孔子》就知道了,不过《孔子》还有发哥和周迅,至少能让人想象一个高个子孔子如丧家之犬的样子。这部《金玉良缘》,连一个这样的点都找不出来,她甚至景都是去上海大观园取的,为了怕不好看,用廉价特效修饰上海大观园那些破旧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这可能就是她自《汉武大帝》以来,一直自以为得计的“新古典主义影视美学”的核心操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