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又名《少年与白鹭》,据说很多地区都选择了后者作为电影名,只有国内采用了前者,也就是日文的直译。乍一看“少年与白鹭”或许更适合电影的主题,毕竟故事确实是讲述了少年真人和妖怪白鹭的冒险经历,听起来也更加唯美忧伤,但是宫崎骏想要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童话的冒险,如果大多数观众仅仅抱着“童话故事”的角度去欣赏这个故事的话,往往会不明觉厉。
我简单浏览了一下豆瓣的影评,差评的原因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一是严厉地指责宫崎骏没有讲好一个童话故事,体现在意识流的隐晦、主题的不鲜明和手法技巧的过于破碎,甚至有人认为,宫崎骏故意用可爱的角色形象来吸引观众注意,以此“欲盖弥彰”自己电影的不足,二是批判宫崎骏的政治隐喻使童话题材变得不伦不类,比如有人将鹦鹉解读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因此整部电影变成了关于战争的隐晦控诉,体现了宫崎骏反战的思想……
我认为两种说法都很狭隘,从第一种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观众在完全以“自己”为度量标准批判作品好坏,以“理解”为指针宣判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我们的主观审美和观影感受对于一部电影作品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唯我论”往往会导致部分观众对电影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客观价值,难道我们以“看不懂”为理由就能肆意诋毁一部作品的价值吗?难道我们会因为《纯粹理性批判》《芬尼根守灵夜》是“天书”就认为它们“烂”吗?部分观众看完电影不求甚解,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好恶评价。
无论一部作品是否有价值,我们必须先表现得足够真诚,欣赏或者评论一部作品的前提是先尊重作者、作品本身的表达,而不是某些观众寥寥几句“嘴炮”来凸显自己的优越。就像邓晓芒在《<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自序中所说那样:“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任何话语都很难再激起人们的认真关注,在每个人都是作者的时候,就不再有沉得下心来的读者了。‘发表’不再有我们当年那种神圣性,而成了家常便饭,人人都希望别人听自己说,而自己却不屑于听别人说,或者即使听了,也急于用‘酷评’将人家一口否定,甚至觉得人家稍一涉及自己所占据的领域,就是对自已权利的侵犯,必定要迎头痛击而后快。”
从第二种说法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有的观众认为宫崎骏是披着“童话”的外衣讲述一个关于“战争”的沉重历史,我认为这点有过度解读的嫌疑,像在机械地做语文阅读理解,因为宫崎骏反战的思想,所以他的作品和战争都有关,所以鹦鹉代表了法西斯军国主义……无论是文学领域还是电影,从来都不存在一套“万能模板”能够完全解读作品,我承认“战争隐喻”是解读宫崎骏《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一种理解方式,但是何必要让“战争”给“童话”加上沉重的隐喻枷锁呢?战争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个主题又有什么关联?难道我们就要以“战争”的死板角度一叶障目,从而对作品核心的主题忽而不见吗?任何解读的方式如果脱离了作品本身的立意往往都在在无中生有、信口胡诹,因此我十分怀疑用“政治隐喻”来解读这部作品有过度解读的嫌疑。
接下来,我会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标题出发,试着去回答宫崎骏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世界,他可能想通过电影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只是作为分享,我真诚地希望每位观众都有自己的关于这个童话世界的理解和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地接受某一种解读。
现实和童话的交映——塔外和塔内
(一)塔内的世界
1、塔内的运转核心——“积木”
根据电影,我们可以知道塔的来源是一个天降的陨石,塔则是由真人的太祖公,也就是真人母亲的舅公,我们称为塔主,来维持塔内的运转。塔主的能量来源是一块石头,也就是塔的核心,有意思的是,这块石头似乎存在某种自我意识,当真人在踏入继母夏子的房间,甚至是踏入塔内时,一直引导的火公主(母亲)告诉她,“不要碰这些石头,它们不欢迎我们”以及她在真人从房间出来后祈祷“伟大的石头之神……”我们发现石头似乎存在某种“情绪”表达。而塔主的任务是每天堆积木来维持世界的平衡,在一个场景中,我们看到塔主辛苦搭好积木后自语道:“这下可以维持世界一天的和谐了”连真人都不禁感慨“才一天啊”,以及后面塔主告诉真人:“这些都是被恶意侵染的积木”,结合以上线索,我们发现这些搭建世界的材料——这些积木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被恶意侵染的积木,一种是充满恶意的积木,用恶意的积木搭建起的世界注定是不完美的,这种不完美体现在很多塔内世界的细节中,我们稍后再谈。因此我们前面提到的石头的某种“情绪”表达归根到底是石头“恶意”的体现,塔主的“这里有十三块没有被恶意侵染的石头”等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石头应该本身是不带有“恶意”的,那究竟是什么使得石头沾上了“恶意”,从而导致整个世界的痛苦和不和谐的呢?
2、不完美的世界
我们先来谈谈塔内世界究竟是多么不完美和痛苦,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鹈鹕,鹈鹕们 “在这个岛内我们能吃的鱼很少”“无论我们飞得多高多远,最后还是会回到这个岛上”,因为饥饿不得不吃掉哇啦哇啦,最后只能等待被火公主消灭,只有哇啦哇啦才有机会飞出塔内去投胎。我们可以大胆猜想,鹈鹕们受到的某种诅咒正因为它们是某种“罪人”,雾子婆婆曾对真人说过一句“这些(船/人)都是虚幻的亡灵”,包括那些等待买鱼的亡灵、渴望投胎但会被吃掉的哇啦哇啦等让我们不禁联想到,这和地狱有何差异?
除了以上被诅咒的亡灵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鹦鹉,我们可以发现鹦鹉们住在塔内,基本上是这个世界核心的原住民,然而尽管它们能够自力更生(电影给我们展现的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自足的农业),然而它们却有无止境地贪婪,“你小心,它们可是连一头大象都可以吃下的”白鹭曾这样对真人说道,此外,鹦鹉人数众多,它们有着对肉的贪婪、对资源的占有和对权力的渴望(我们在鹦鹉大王的话中可以发现,它们一直企图和塔主谈判并抢夺世界的控制权力)。
还有两个细节,真人刚进入塔内,门上的“是神威、神智、神爱创造了我”,很容易联想到神父、神子、神灵三位一体的上帝,神秘的坟墓之主的“学我者死”来自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但却被改为了“学我者死”,其实都或多或少暗示/讥讽了塔主所创造的这个世界:下层的亡灵在苦苦受难,上层的居民贪婪不止。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而这一切就来源于我们刚刚说的积木——充满恶意的积木太多,哪怕能搭建起平衡,也不过是苦难无止境的循环,世界的平衡更本不是幸福的和谐,而是“恶意”勉强不至于把世界毁灭罢了。
3、恶意的来源
“我不能碰这些积木,因为我身上的伤疤代表着恶意”真人如此拒绝了塔主的邀请。因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积木最直观的恶意来源就是塔主身上的“恶意”,或许是创造世界的权力逐渐腐蚀了塔主,让积木沾上了欲望的“恶意”,毕竟现实世界的婆婆们形容塔主“像发了疯一样”“他说塔内有很珍贵的东西,想用建筑遮掩它,最后建筑倒了,有好几个人伤亡”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即将崩裂,火公主逃亡经过积木盘时说道“谢谢你,舅公”,画面中我们看到一颗金色的圆球在积木之间出现,并随之消失在了宇宙中,这颗金色的圆球或许就是舅公曾经的真心和善良,他曾经雄心壮志,渴望建立一个理想的完美世界,但最后却失败了。
除了塔主是直接的“恶意”来源外,还有上层原住民的“恶意”,鹦鹉们是如此贪婪地吞食和掠夺一切,而且造成世界崩塌的直接原因是鹦鹉大王,它尾随着真人一行人来到塔主面前,它试着亲自用没被“恶意”侵染的石头搭建平衡,以为鹦鹉一族应当统治,但实际上是最后的十三块积木也倒塌了,世界终于在鹦鹉的自大和无知中走向了毁灭。
(二)塔外的世界 1、塔外的痛苦——战争
虽然宫崎骏没有直接描写塔外战争的残酷,我们可以从真人的经历中发现,战火是如何夺取他最心爱的母亲、婆婆们会因为一袋糖就高兴很久、他的父亲趁着战争开工厂发财致富……战争带给真人最大的阴影和痛苦就是母亲的死亡和继母的出现,他虽然表现得冷静、控制和压抑,但他最大的恶意来源就是他用石头自残,放任父亲栽赃给学校的孩子们,真人其实一直处于某种极端的抑郁和逃避之中。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真人的救赎真人的名字据说是“真正的人”的缩写,那真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救赎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层面。首先,在他的冒险之中,真人是在雾子婆婆的帮助下找到了火公主(母亲),雾子婆婆因为担心真人,和他一起进入了塔内的世界,帮助他逃离坟墓之主,真人在雾子婆婆的船屋中睡觉时甚至还有婆婆们的木雕在一直守护着他,连苍鹭也在最后不禁感慨“这可真是最强的护身符啊”。
在真人的冒险中,他一步步发现了塔内世界的不完美和混乱,但他依然埋葬了死去的鹈鹕,体现出他某种程度上和世界(映射到现实的战争背景)的和解,认清世界的不完美,并选择用能有的善意去和解,这是真人救赎的第一步。
其次,真人在寻找作为继母的夏子时解开了心结,我们通过电影的描述,可以发现夏子和真人的母亲互为姐妹,作为妹妹的夏子要承担起姐姐的责任,还要孕育新的生命,本身压力很大,她不顾孕身射弓拯救真人,对真人无微不至地关心,换来的却是真人在探望时冷冰冰的“夏子阿姨保重身体”。因此,她才会想要躲入塔内“直到生下孩子”,她当时面临着崩溃。
真人最开始是以寻找母亲的线索,而不是以寻找夏子为主进入的塔内,直到他在产房内和夏子吵架时才真正叫了夏子“妈妈”。夏子看到真人的出现很惊喜但同样又很担心,因为她知道这个世界很危险,因此她拼命地对真人说“我讨厌你”,是为了让真人赶紧离开,真人在夏子的讨厌中发现了夏子的爱,因此他终于说出了“夏子妈妈”,但是胶带魔法一直让他们分离不能拥抱,有意思的是,作为母亲的火公主一直观察而不是参与这一切,甚至在最后祈祷的时候说:“伟大的石头之神,请将孩子归还给他的母亲。”作为母亲的她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会死于一场火灾,不能照顾孩子到底,但她看到夏子和真人的和解和爱时,她也终于放下心来,这也是她会义无反顾继续投身现实的原因之一。
与继母的和解,本质上是真人感受到了“被爱”的温暖,包括婆婆们的鼓励、母亲的肯定和白鹭自始至终的陪伴……是“被爱”的温暖让真人有了去爱的勇气,这也是真人救赎的第二步。
最后,是真人和塔主之间的选择。塔主在最开始检测真人,发现真人有识别“积木恶意”的能力,因此想要把希望和压力一并交给真人,然而真人在面对创造新世界权力的诱惑面前拒绝了,他主动揭露自己的伤疤,并坦言道,“这是我恶意的象征”,他没有像他的太祖公那样选择在理想的乌托邦中逃避,而是诚实地展现自己的缺陷和恶意,其实接受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也就是接受了他人的不完美,接受了社会和现实的不完美,因为真正的人必然是有缺陷和不完美的,“完美”的世界根本不会存在,真人勇敢地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也是接纳了战争造成的满目疮痍的世界的不完美,因此,他会选择勇敢地回到现实。这个选择印证和坚定了真人的救赎。认识到自己和世界一样同样也是不完美和有缺陷的人,这就是真人救赎的最后一步。
03 童话是献给世界的温柔和勇气
(一)浪漫的结局值得一提的时,在塔内世界崩塌的最后,大家都通过房间逃了出来,在离开前,火公主选择了与真人不一样的房间,并说:“因为这样才能成为你的母亲啊。”真人问他:“可是你会遇上一场火灾啊。”她笑着说:“没事,我不怕火。”最浪漫的安排就是,让本来死于火灾的母亲化身为掌握火的无所不能的公主,而最童话的结局无疑就是,在离开房间后,贪婪的鹦鹉们化身成为了五彩的小鸟,在前来寻找的父亲等众人、夏子、真人、婆婆们身上拉满滑稽的鸟粪,“连鹈鹕们都逃出来了啊”饱受饥饿的鹈鹕们终于逃脱了世界的诅咒,而最后,那个对真人不离不弃,引导着真人改变这一切的白鹭还压低声音让真人忘记一切,成为了他陪伴最久也是在幸福的结局中第一个消失的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塔主在转移权力时,对真人说道“必须是我的血脉才能继承”,真人的父亲一直在通过战争发财,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着某种“恶意”,因此诅咒一直存在直到真人勇敢的拒绝太祖公,彻底结束了家族长久以来权力的诅咒。幸运的是,在电影的最后,战争终于结束,而真人一家就要抛开这个充满故事和经历的祖屋,搬往东京开始全新的生活。
(二)主题的再现
我认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最贴近宫崎骏的电影名称,因为纵观整部电影,虽然没有直接提起这句话,但一直都隐含在电影的主题内,在真人和塔主的选择之中,真人完全可以选择继承,在理想的乌托邦中逃避现实,创造一个没有战争、痛苦和母亲依然陪伴在身边的世界,但是就像他的母亲一样:“我不怕火”,纵使知道现实是不完美的,但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去爱和拥抱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因为真人看清楚了塔主创造的世界也是不完美的,从而意识到完美的世界或许根本不存在,他勇敢的接受了自己的缺陷,“伤疤是我恶意的象征”,他接受世界是不完美的并不是因为这种不完美是由他人造成的,而是他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包括自己都是不完美的,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我一样是必然会存在的,但我依然选择热爱和接纳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就好像不完美的我自己一样,“我们每个人都罪恶深重,如果我们都知道自我救赎,那就没有人会等待他人救赎了”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曾如是说道。
汉娜·阿伦特曾提出“平庸之恶”,战争的恶并不是希特勒一个人的错,实际上是所有盲目参加战争的法西斯军官们的恶和每个在战争来临时不作为的人的恶,我们明明和这个世界联系得如此紧密,出错时却只知道互相指责,难道我们只能逃避这个本由我们造成的满目疮痍的世界,互相指责和攻击,而不是正视自我深处的不完美,在对自我的和解中达成对世界的宽容吗?
在信仰缺失,心灵普遍的麻木和痛苦的时代,宫崎骏依然用童话的美好结局来鼓舞和安慰我们所有人,他想问的不只是个人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而是面向世界的话题“该如何继续热爱这个由我们毁得面目全非的世界”,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缺乏和邪恶导致了原本无任何“恶意”的世界充斥着战争的“恶意”、彼此间的不信任和痛苦,是我们的作为和不作为造成这个世界面目全非、满目疮痍,我们对世界“恶意”的控诉因此也是对作为人类个体的每一个自我的不满和逃避,从这个意义而言,“该如何继续热爱这个由我们毁得面目全非的世界”就变成了“该如何继续热爱这个不完美的我自己”,如何正视和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活出怎样的人生”。
宫崎骏用真人的经历告诉我们,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因此由人创造的世界也是不完美的,但并不是因为对世界的失望而肯定人的无能为力,在冒险中,真人接受了来自朋友白鹭、婆婆们、夏子、塔主甚至是死去的母亲的帮助和爱意,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让我们走出了自我的缺陷之中,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人重建了战后的家园,我们带着伤痛活下去和往前走的理由不是为了要遗忘伤痛,而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其他人的爱,因此,我们才会想要去“继续热爱这个由我们毁得面目全非的世界”,继续拥抱“这个不完美的我自己”。宫崎骏或许相信的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如何活出成功或者自由的一生,而是如何审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你该如何去拥抱世界”,在不完美却存在爱和善意的个体、世界之中“活出怎样的人生”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