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并非否认易老师的伟大,只是发现妻子的功劳是不被看见的,想让她得到应有的称颂。

决定写这篇影评,是因为当我打开这部电影的简介时,看见两个主角的名字,一个叫易明堂,一个叫“下岗的妻子”。作为幼儿园实际经营者,她的付出自然不会少,可就连拉板车的傻子瘦根都有名字,她却只能被代指为“下岗的妻子”,作为丈夫的附属品而存在。我认为她的名字是不该被遗忘的,所以我去扒了片尾演员表,才得知她的名字叫马凤秀。

...
不配拥有姓名的妻子

比起“天子坐明堂”的文气,凤秀更像是一个农村妇女的名字,它普通到随处可见,老家农村烧饭的外婆可能叫张凤秀,扛着锄头光着脚丫的大娘或许叫李凤秀,蹲在老树荫下闲聊嗑瓜子的婶婶也许又是一个凤秀。她们是被忽略的,同时又是不可缺少的。

“凤”这一个字就注定了她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娇弱女子,而是个能凭一肩之力扛起二十来个娃娃生活的女人。

她的出场有时候是不雅的 ,似乎狭隘到眼睛里只能看到钱。招生第一天,十五个娃娃来报了名,易老师乐观地展望未来,她却泼下了一盆冷水,计较着本该收到九百块,最后只到手了五百三十元。李响爸爸打算送李响来当幼师,她唯一开口说的话却是在强调招不到学生,发不出工资。当易老师劝她把目光放长远一点的时候,她嘲笑道,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最后干部来关停幼儿园,她也是抱怨地答复道,幼儿园她早就不想开了,开了三个多月,不晓得贴了多少钱进去,家长还冤枉他们在学生身上骗钱。

...
易老师教育马凤秀
...
马凤秀回怼

可马凤秀骂归骂,抱怨归抱怨,等娃娃们一来,她该尽的职责一点都没有被落下,本本分分地照顾小孩,一边烧菜做饭,还要一边顾及滑滑梯上玩闹的孩子。虽说计较着钱,可听易老师一说孩子们没吃饱,二话不说就跑到大哥家去借饭。面对一口气吃了三碗饭的坨坨,她也没说什么,又给他添上了一碗饭。(插句题外话,我家附近有一所私立幼儿园,有一次只是因为厨房阿姨多买了半斤肉,就被园长指着鼻子骂了半个上午)

在傻子瘦根接下拉板车的任务以后,凤秀放心不下,打算主动揽下拉板车的重体力活,被易老师拒绝后,每天早上还都骑着自行车,陪瘦根一家一户地接送孩子。让我映像最深刻的一幕是,瘦根驼着背在前面拉板车,凤秀骑自行车跟在后面,带着孩子们喊“加油!瘦根!加油!瘦根!”在这样真挚的童声中,瘦根拉着孩子们过了那条小桥。后来,李响离开了,凤秀的工作量更是直接翻了一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坨坨被易老师找回了幼儿园之后,一直坐在马凤秀的怀里吃东西,期间短暂地被易老师叫上前问问题,问过之后又很自然地跑回马凤秀的怀里去了。马凤秀开幼儿园不过才三个月左右,而坨坨又是个插班生,那时候凤秀顶多只照顾了他一两个月,他却对凤秀如此亲近,习以为常地坐在她的怀里,可见凤秀平时照顾孩子有多认真,是真正地做到了把坨坨当做亲生子来呵护。

...
坨坨和凤秀很亲近

当然,马凤秀也有着她“秀”的一面,在开办幼儿园的前夕,易老师来和她聊相关事宜,她忧虑地谈起了幼儿园的资格证,以及接送孩子的板车。易老师显然没把这两件事放在心上,一句日后补办证件,再加上一句这车拉孩子没问题,就不再理会了。然而事后证明,马凤秀的操心都是对的,干部到家里来谈话,说明了幼儿园关停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只收到五百三十元学费的那次,马凤秀提到这点钱根本就不够一个月的运转,易老师这个不负责持家的男人发出了“不会吧?”的惊叹,凤秀转身就火了,向易老师列举了开销明细,犀利地讽刺了他这个不知柴米油盐贵的角色。如果没有凤秀在易老师背后精打细算,这个幼儿园或许连三个月都开不下去。

马凤秀是一个下岗工人,之前易老师有提到她在学前班当过老师,在她居住的农村里,或许算得上一个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人。细细打量起来,素面朝天的她,五官是精致的,穿搭看起来也有几分讲究,谈吐之间像村子里见过些世面的人。看她操持家务、照管孩子时的干练劲,与村民往来的活络精明,还有训斥易老师的尖利吼叫,我才明白了只有这样的女性,才能在这片土壤中安定存活下来。可是撑起了半边天的她们,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

...
凤秀是懂穿搭的

女孩秀秀的母亲在外打工,偿还了丈夫欠下的债务,还盖起了一栋新房子,甚至两年之后回来,秀秀已经不认识她的模样,对她叫不出一声妈。可是回报她的是什么呢?是丈夫的出轨和狼心狗肺,是法院裁定不属于她的孩子。家乡的这片村庄容不下一个女人,肝肠寸断的她只得再次踏上前往南方的大巴,把他乡认作故乡。是什么逼迫了女性们的出走?如果说女孩秀秀的父母是明面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那马凤秀与易明堂的关系则是暗地里的,更不易被察觉的。

我是和我爸妈一起在家看的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总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当那个和十九岁女孩生下小孩的小伙子,准备把婴儿托付给主角夫妇的时候,马凤秀听明来意,默默回头看了一眼家中的三个孩子,便义无反顾地接下了小伙子怀中的婴儿。小伙子从口袋掏出钱,说是给夫妇俩的奶粉钱,易老师高风亮节地拒绝了。我妈当时就说了一句,这种条件了还要把钱退回去。我听了顿时就悟了,和我妈议论起来。

加上这个婴儿,他们家今后一共要扶养四个孩子,就算农村消费再低,单凭乡村教师一个月一千元的收入肯定是不够的。而易明堂总是不慕名利的,这个人的学费不收,那个人的学费晚点收,最后苦的可是凤秀啊。

易老师白天的工作是教书,凤秀才是幼儿园的实际经营者,她除了带孩子还有家务和农活要做,她一点也不比易明堂要轻松,可她的辛苦是不被看见的。

易老师在外奔波固然辛苦,可是好名声都给他占了,最累的活却由凤秀来承担。看看电影评论区,赞扬易老师的明显占大多数,却只字不提消失的凤秀,回到影评的开头,难道马凤秀就不配在简介里拥有自己的名字吗?

结尾小伙子把婴儿交给夫妻俩时的站位,就很好地呈现了主角夫妻与村民们的关系,夫妻两人并排站立,而小伙子是与易老师面对面的,马凤秀在一边更像是对话的旁听者,几乎所有的恳求感谢和要交代的话都是对着易老师说的,因为易明堂才是一家之主,才是有话语权的人。小伙子就算和一旁的凤秀说话,身体也是对着易明堂,只是把脑袋微微转向凤秀,不难猜想,他心中的感激多半更多地记在易明堂而不是凤秀身上。可笑的是,怀抱着婴儿的是一旁的凤秀啊,将来半夜起来给孩子喂奶,给孩子洗尿布的都会是凤秀啊,我不相信搞不清柴米油盐贵的易老师,能承担起扶养孩子的大部分琐事。可即便如此,女性的付出仍是不被看见的。

电影中有一段用作影评结尾很合适,幼儿园不办了,易老师送秀秀回家,可是秀秀家大门紧闭,从秀秀嫂嫂口中得知,秀秀爸当初急着争孩子抚养权,结果抚养权到手,人就跑了。比起秀秀妈的真情流露,我想秀秀爸争抚养权,并不是有多爱女儿,只是为了自己今后养了可以有条后路,多个血包。秀秀嫂嫂也是个言语犀利的女人,当她丈夫轻描淡写地要求她来抚养秀秀时,她直接回击道,有本事生,没本事养。

有本事生,没本事养

电影中的中年妇女几乎都是以悍妇的形象出现的,马凤秀,大嫂,秀秀嫂嫂几个女性一个比一个泼辣,她们生存的土壤太恶劣了,容不下轻言细语。

我只想问问她们的丈夫几个问题,易明堂在外面充大方的时候,考虑过他的一千元月薪,要照顾的四个孩子,以及他背后精打细算,努力经营折本幼儿园的妻子吗?大哥帮兄弟拉板车时,妻子照看不赢,误下的农活怎么办?秀秀伯伯逞能要求累死累活的嫂嫂替兄弟扶养孩子的时候,你有手有脚自己为什么不能带孩子非要逼女人带呢?

希望未来的环境能变得更好,少一些女性被逼成悍妇,多一些女性能拥有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