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是任何人粉丝,其次看之前接收了大量的差评信息,没有抱任何期望,来看纯粹是因为逛不动街了也不想看其他电影。和朋友进影院之前还开玩笑说就当围观《燃冬》那样鉴赏烂片吧。

看完之后我的心情是:去你们的吧。

那些说剧本很假很没逻辑的,是真蠢还是对底层人的生活一无所知?在女主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上,到底是有哪个环节的发展不够现实、不合逻辑,还是幸福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力?在我生活的地方这样的女孩绝对存在,甚至遭遇还要更加悲惨。一个基于现实生活的故事,已经足够温和地想要传达出“即便是向下的女孩也依旧在抗争”,到底是从什么立场出发才能说这是堆砌苦难、重复女性苦难?指责她们的抗争太无力、太儿戏、太没逻辑,看之前我真以为这是一个向下凝视的故事,但看完我只想问到底是谁没有逻辑?

我所住的小区就有一个十七岁生娃的女孩。不管她们有没有抗争,但是她们的声音本身就难以被听见。本身就不被看见、被歧视为厂妹和婚lv、有生殖//癌的群体,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属于本地的、女性主义视角的故事登上了荧幕,又要被指责不够主流、不够先锋、太蠢了、太没用了。有没有一种可能,现实中,你们的这种声音就是压垮这些人的一环?

本人不是科班,影片的拍摄手法和功力问题暂且不论,但是所有从虐女角度发出的差评简直是*完成了剩下一半的艺术*。是,你们有能够让人安心读书的家庭、有足够的资本去抗争、有知识和能力去发掘更多的可能,方笛和田恬有吗?现实中那些初中毕业就辍学的女孩子有吗?读了更多的书是为了让你们回过头来把她们踩在脚下吗?一天就知道在那里批判向下凝视向下的自由了。到底是谁在向下凝视我真不好说。

还有,为什么所有的桥段都一定要传达*价值观*,而不能只是单纯的情感表达、单纯的叙述故事?就算一定要传达的话,为什么田恬执意生孩子的桥段就一定是对为母则刚的复述,而不是对你们先进女权的一种几乎是自毁式的沟通请求?拜托你们对我们这些落后的女孩儿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指责和唾骂?有些人真的无情又无知到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还有说虐女的、人为创造一个苦难的。天啊,简直蠢得我要发笑。你以为在那样的家庭环境当中,还能知道人生能怎么活吗?田恬和方笛起码已经有想飞的念头了,现实中大多数的人(我身边)都还在甘于现状、浑浑噩噩。只有极少数可以勉强逃出去打工赚钱,而这样的下场往往也是被诈骗、被卖到服务组织、被带进传//销组织,不论男女。说她们不争气、没有骨气的,难道没有骨气的女的就不配活吗?哪怕勇气都不如一张纸厚(引用自某用户短评),这样的勇气就不是勇气了吗?这样的抗争就不配登上荧幕吗?还是说,这种俗套的、土气的、不够积极上进的故事只配算是青春疼痛文学,入不了你们先进群体高高在上的法眼?

抛开这些不谈,真正令我感到难过的是:本片中被书写的人群往往连看到这样一部电影的机会都没有,而你们还要先进地指责它“传递”出了生育救赎的价值观——这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炫耀还能是什么?

就像洋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考不上好分数就去跳楼一样,你们也永远不会理解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理念。而我早已厌倦了这个倡导正能量的社会。积极、向上、强大、自信,每一个词汇都如此美好而令人窒息。它早已深入所有人的骨髓,连女性主义也是如此。只有飞起来的女孩才配有自己的故事,仅仅想飞,是不值得被看见、被理解的。

当然了,你们依旧可以坚持认为它拍得很烂、很没逻辑,我们其实早已接受——就像田恬接受所有生活里的重击和恶意一样。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俗套的烂片,是你们嘴里轻飘飘的谈资、是你们自以为愤怒呐喊时冷冰冰的论据。

好还是烂,你们其实根本就不在乎。你们只在乎自己的主义有没有被演绎得有力且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