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是人类饮食的基础。
它是迄今运用最广泛、影响人口最多的一种食物,而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谷物遍布的星球。
最近,一部国产新片以此为题,为我们呈现出谷物类美食的百般形态和滋味。
没错,那部没人能拒绝的国产爽片又杀回来了——
...

这是《风味人间》系列的第四部作品。
此前的三部作品都收获了极佳口碑,成为国产美食片的天花板,也为风味系列打造了金字招牌。
这部新作也不例外,刚播出一集就飙升到9.2分,近7成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为什么《风味人间》系列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看看其制作团队就知道了——
总导演之一的陈晓卿,正是《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的导演,被誉为“全中国最懂吃”的男人。

除了陈晓卿之外,《风味人间2》还延续了前几季的其他阵容。
包括拥有“色香味俱全的声线”的旁白李立宏,金牌作曲阿鲲,以及首席科学顾问云无心等等。
这个黄金组合的再度合体,为观众带来了久违的熟悉味道。

记性好的观众,应该记得《风味人间》第一季的《落地生根》曾涉及谷物的话题。
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决定将其拓展为一个系列。
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导演组终于将谷物汇集成篇,也就有了以谷物为主题的第四季。
麦子、稻米、玉米……这些谷物将在本季逐一登场,讲述在时间长河中与人类互塑的精彩故事。
在刚播出的第一集里,带我们走进了谷物的起点——麦子。

小⻨,是公认的有记载的人类最早驯化谷物之一,也是目前全球种植最广的农作物。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类文明对小麦有不同的制作和烹饪方式,也因此衍生出了不同的美食。
可以说,小麦的历史就是人类的一部烹饪简史。

地中海东岸的土地肥沃而辽阔,是人类最早驯化小麦的地方。
这里有麦的起源——野生二粒小麦。
经过火烧、烟熏、揉搓等工序,野生二粒小麦进化成新的形态:翡麦。
在阿拉伯人的手中,将这种碧绿色的麦子做成了各种美食。

把香料和翡麦混合,使得其原本的烟熏气息变得柔和。接着在肉汤里慢炖,这是阿拉伯地区常见的吃法。
坚果、鸡肉加以点缀,翡麦粒就能变得汁水充盈,口感丰富。
在保持外表弹韧的同时,给人带来轻微爆浆的口感。

当然,还有一种更华丽的翡麦烹饪方式:
用一整只鸡,将已经煮过的翡麦和羊肉粒紧紧包裹。
经过长时间烘烤,让每一粒翡麦都裹上羊肉和鸡肉的油脂,浸染出油润的质地和绵软的口感。
油脂和碳水的双重结合,一口就让人幸福感满溢。

作为我国的主食之一,小麦也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烹饪出各种美食。
把小麦磨成面粉,再加上鸡蛋、鸭蛋、碱水和面,劲道中不失风味。
做好的面团要经过竹竿的反复碾压,重复3000次以上,只为做成干爽、细直的面条。

用猪骨和鳝鱼熬制的汤底煮面,过冷水,再回到沸腾的汤中。
经过这一繁琐的步骤,还要甩掉多余的水分,淋上酱汁和猪油,均匀裹上酱料。
一碗澳门街头的虾子捞面就此诞生,口感弹牙,十分爽利。

除了常见的面条之外,小麦经过不同的精细拆分,重塑再造,还能诞生出各种意想不到的美味。
在浙江富阳,人们将小麦面团加水反复揉搓,让填充在网状骨架结构中的淀粉颗粒转移到水中。
接着把淀粉水倒掉,留下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富有弹性的肤质,俗称面筋。
在当地人的餐桌上,它被制作成一种家常食物。

用肉末、榨菜、野笋干、胡萝卜等做成馅料,小米椒和韭菜增添风味。
揪下小小一块面筋,包入一大团馅料油炸,就成了特色美食油面筋。
牙齿只需稍稍用力,就能感受面筋的弹性,随后便是馅料的鲜香,让人唇齿留香。
有趣的是,富阳弃之不用的白色淀粉水,到广州人手里则变换出另一种美食。
去掉所有蛋白质,留下的干燥、无筋的粉末,被广州人成为澄面。
澄面隔水加热,再用沸水快速和面,就能呈现粉嫩洁白的质地。

一张合格的澄面皮,只能有0.2毫米的厚度。
包上馅料,旺火蒸制。面皮爽滑细腻,馅料精致可口,一份绿茵兔仔饺就此诞生。

在粤式点心的制作中,澄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呈现出玲珑剔透的诱人外观。
而小麦的另一种形态麦芽糖的出现,同样为粤菜烹饪增光添彩。

用麦芽糖、黄酒和醋调制的脆皮水,加热后反复浇淋鸡皮。
黄酒去腥调味,醋分解脂肪,可以让鸡皮紧绷。
麦芽糖一起攀附其上,使得表皮得油亮、红艳,引人垂涎。

虾肉和猪膘剁泥,广东人称为百花馅儿,附于鸡皮之上。
加入少许油润锅,百花馅贴底旋转两周,即刻悬空,热油冲淋。
鸡皮上附着的糖分开始发生褐变,逐渐幻化出枣红的色泽。
一道百花鸡就此新鲜出炉,鲜香咸脆,甜而不腻,口感十分绝妙。

除了可以担当主食、制作菜肴之外,谷物经过特殊处理还能做成各种饮品。
青藏高原上的青稞,是高原民族最主要的粮食,也是刻入他们生命的谷物。
经过一周左右的处理和发酵之后,能做成高原特有的青稞酒。
它的口感甘甜柔和、清冽微酸,是当地居民每个节日不可或缺的存在。

苏格兰西南部的艾雷岛,人们种植大麦,却不直接食用。
用当地特有的泥煤煤烘干大麦,可以产生独特的烟熏香气。
用这样的麦芽酿酒,就诞生了独树一帜的麦芽威士忌。
大麦的灵魂交织着焦糖、烟熏、橡木的香味,在酒液里延续乃至永生。
截至目前,《风味人间4》只播出了这一集,却获得了无数好评。
为了给这个处于美食纪录片顶端的金字招牌赋予新意,主创团队在这一季也做出了更多的努力。
在拍摄制作上,本季《风味人间》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了“中西结合”的拍摄团队。
除了传统团队在国内拍摄,国外美食部分的记录均由当地顶级拍摄团队“接力”,内容更显地域特色。
光是第一集,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遍寻麦类,跨越地中海、英国、意大利……为观众呈现最丰富和极致的内容。

在拍摄手法上,《风味人间4》也完成了进阶。
除了前作中出现的微观摄影,高速摄影乃至CG技术都在最新一季中逐一呈现。
通过显微摄影、电脑建模等方式,再后期CG技术完成的特殊视角镜头,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直观有趣的观看体验。

最后是内容风格上,这一季也更追求生动鲜活。
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之上,主创团队还为各类谷物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标签。
比如坚韧的麦类,温润的稻类,灵动的豆子等等,用拟人化的表达提升趣味性,也拉进了这部美食纪录片和观众的距离。

《风味人间4》的slogan是“粒粒皆人间”。
粒粒谷物构成了人类饮食的基础,而用心的记录汇聚成了屏幕上烟火气十足的人间。
正如这个系列纪录片一直以来的初心:通过记录美食、记录生活,以此来联结人类的饮食文化,联结人间共通的情感。
都说“民以食为天”,无论古今中外、处于顺境逆境,一份用心制作的美食总能抚慰我们的身体,疗愈我们的心灵。
也希望看到这部纪录片的你,能够从中获得积极生活的勇气,和治愈心灵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