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变态食人魔能被演出优雅的感觉,可以说是影史唯一了。

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演技不需多言,这里主要谈谈电影本身的高明之处——为什么观众会站在食人魔的立场呢?(其实《红龙》也有类似的方法,一并讨论了)

第一,第一印象是礼貌有教养。几乎是立定姿势的“good morning”,跟前面三个牢房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更别说还有“甩手箭”的攻击,一副温文尔雅的学者形象,一开始就给了观众很好的第一印象。除了人物形象,环境的对比也是很明显的,前面三位是阴暗的牢笼(也是大多数观众对“监狱”的固有印象),汉尼拔是亮堂的玻璃(且大部分镜头也看不到玻璃),这种氛围也在潜意识中影响观众的好恶。

...

第二,弱化汉尼拔犯下的惨案。前期汉尼拔只有两件具体的“恶行”,一为咬护士,这里用的是院长口述,而这个院长本身就是让观众讨厌的角色,这个情节很自然就轻描淡写过去了;二为“嘴炮”隔壁的麦斯导致他吞舌自杀,与其说是令人觉得变态,不如说是让观众觉得“厉害”,再结合那记“甩手箭”,其实让观众觉得“解恨”、“该死”更多。

...

第三,强化对汉尼拔的戒备森严。全身锁死自不用说,铁面罩确实是见所未见,看到这里忍不住心道“至于吗”、“这还是人吗”?虽然后面的剧情会回应你:“非常至于”、“这还真就不是人”,但是看到这里为止,应该未免会觉得博士受到的对待太不人道,从而生出一些同情心的。

...

第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与食人魔变态的行为相比,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博士无比睿智的头脑,甚至有种诸葛亮“不出茅庐知天下三分”的观感(当然实际上是远远不如的)。像前文所说,越狱前,他的恶行被弱化,而他的智谋却那么耀眼;哪怕是越狱本身,除了变态残虐的杀人手法以外(这里其实也寥寥数笔让观众对狱警有了讨厌的印象),令人称道的更有心思缜密、出人意料的构思。

...

第五,杀人的美感。汉尼拔杀人过程中的仪式感,会让那种残虐有了一圈宗教或者什么别的东西的圣洁光环,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肯定一定的美化作用,再加之高雅的音乐,更强化了这种美感(弹幕护体)。

...

最后,爱情。关于汉尼拔和史达琳之间的情愫分析很多,不论怎么说,肯定是有爱情的,而爱情这种人世间最美好、最让人会嘴角扬起的感觉,当然会淡化整个观影途中的负面情绪,这一点毋庸多言。

...

简而言之,就是美好的事情被放大、被渲染,可怕的事情被虚化、被包装,大量的对比,让最终呈现在镜头前的食人魔汉尼拔魅力非凡——有学识和有教养的优雅被突出,而视人命如草芥的残忍和变态被淡化。

对于一个商业电影无疑是成功的——毕竟,美国即使没有广电,也不是啥都能拍能放,即便能拍能放,观众也不见得能承受能喜欢嘛;但对于观影者来说,还是要有正确的是非对错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