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87年的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距离东欧剧变、罗马尼亚革命、独裁者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其与妻子被反对者处决,还有2年时间。大学生Otilia冒着犯罪的风险,帮助意外怀孕的室友Gabita,与地下医生Bebe角力,进行秘密堕胎;《四月三周两天》是Gabita从怀孕到堕胎经过的时间。

凭此片摘得戛纳金棕榈奖的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就像努力融入欧洲政治、经济版图的罗马尼亚一样(电影上映的2007年,罗马尼亚正式加入欧盟),致敬欧洲学院派传统,近乎苛刻地遵守一场景一镜原则,全片亦无任何配乐,形式上的整体观感如同影片的主题一样,散发着独裁政治下的致郁气氛。

...

在着手实施秘密堕胎的一天之内,影片着力描述了两组亲近的关系:Otilia与室友Gabita、Otilia与男友Adi。Otilia像个圣人一样帮助Gabita,而后者却以各种软弱又无脑的行为,让她不断受到阻碍。Gabita为了让酒店接线员以为是外地的订房,选择了电话预订,结果Otilia入住时被拒,只好换了一家非Bebe指定的酒店且房费超支,只能预支了堕胎手术的钱;Gabita怕Bebe不肯接4个月以上怀孕时间的堕胎,对他谎称自己只有2个月;Gabita不敢自己私下和他见面,谎称Otilia是她姐姐并让她去接头……一切都导向了最后可怕的结局:Bebe胁迫两人以性交易来弥补堕胎费用的不足。

...

Otilia和Adi看似平等的恋爱关系,因为堕胎事件进一步暴露了实际上的不平等和不可靠。Otilia明确告诉Adi,她晚上去不了庆祝他母亲生日的晚宴,Adi却坚持要她去。在经历了性交易堕胎事件后,Otilia依然如约来到了书香门第的Adi家,却在餐桌上观赏了一场知识分子阶层虚伪的群戏(本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最后的晚餐”式的长镜头):自以为是的阶层歧视——听说Otilia家庭的军人背景,调侃“头脑简单的人比知识分子更懂人情世故”;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父亲抱怨妻子的土豆不如母亲烧的好吃、妻子吐槽儿子的挑食,“给这家人做菜简直比入党还难”;强加给女性所谓的“女性特质”——假设Otilia不喝酒、假设她在节食、质疑她在男友父母面前抽烟的行为。当Otilia在Adi房间,坦白了自己帮助Gabita秘密堕胎的事,后者则保持了一贯的逃避态度。

...

上述故事发生之时,罗马尼亚的禁止堕胎770号法令已经实施了20多年。1966年,齐奥塞斯库以一系列的法令,禁止堕胎,将一切节育、避孕和流产行为视为犯罪;禁止离婚,要求每对夫妻至少生4个孩子,不能生育者、超过25岁没有生育者要额外缴纳税金。更无孔不入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女性的受孕情况,全国女性例假都被记录在案,由被称之为“月经警察”的基层执法者督促女性每个月做妇科检查。这是影片一开始,Otilia因为经期晚了两周,而被辅导员要求提交证明的原因。

禁止堕胎不是孤立存在的。影片中的罗马尼亚像个大监狱,没有自由市场,买包烟都要走黑市,人民被划分成了监控者和被监控者(同时统一受更高层级的监控),连酒店前台都像警察一样,除了盘问,不会用其他语气说话。影片外,荒诞的事情更多,举个例子:20世纪80年代初,齐奥塞斯库颁布了《大罗马尼亚打字机法》,规定凡拥有打字机、成为打字员必须要得到警方的许可,领取执照;若打字机需要修理,必须更新执照;任何继承打字机的人,都必须上交政府或申请执照;损坏的打字机不得私自处理等。

禁止堕胎服务于更“宏大”的目标:为了满足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人口需要。果然,法令推行1年,罗马尼亚新生婴儿数量便翻了1倍。然而,代价却是一场恐怖的人道主义灾难:医疗资源无法应对新生儿暴涨,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迅速升高;因物资短缺、营养不良,近半数婴儿无法活过保育期;大量怀孕妇女失去劳动能力,家庭收入降低,社会保障不到位,孤儿院人满为患。除此之外,如本片所描述的,禁止堕胎显然也禁止不了堕胎,“地下堕胎”盛行,导致大量孕妇死亡。

...

观影过程中,Otilia会看上控制欲极强却没有担当的Adi,观众勉强还能理解,Adi家的餐桌上谈及当时严密控制女性的政策还包括——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没能结婚,就只能嫁给地方的教师或神父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Otilia为什么会那么无怨无悔地帮助Gabita,甚至牺牲了自己,毕竟Gabita这个角色的设置让人厌烦透顶,表里不一且极度自私。

恍然大悟之时,也是背脊发凉之时。Otilia在与Adi的争执中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如果怀孕的是我,你怎么办?”“你不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不会?”“你就知道么?”“你根本不清楚我的排卵周期。”“不就是这几天么。”“你又何必关心呢?怀孕又不会发生在你身上!”此时,再回忆起片头Otilia因经期晚了而被要求提交证明一事,忽然发现一切匪夷所思都能解释通了。

...

Gabita要堕胎,整部影片她却像个配角一样,很少有特写镜头,对话时也经常以画外音形式出现,而Otilia却是第一女主角,大量冲突发生在她的身上、大量对她的心理描写。——原来,Otilia帮助Gabita,其实是不久以后自己也要进行堕胎的预演!这时观众才意识到,Otilia在整个过程中,经受着何种如刀割的身心折磨!她对Gabita的关心和超越普通认知的包容,是基于一个女性对遭遇同样悲剧的另一个女性,所抱持的深深同情、怜悯。令人困惑的角色主次安排,正是编剧兼导演蒙吉的高明之处。事情会发生在Gabita的身上,会发生在Otilia的身上,会发生在所有女性的身上,不论什么身份、什么性格,只因是可以孕育生命的女性,就很可能需要经历这可怕的一切。

高压统治下的愤怒总有爆发的一天,2年后,罗马尼亚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臭名昭著的770号法令终于被废止。然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服务于更“宏大”目标的禁止堕胎,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却从来没有销声匿迹过。女性的生育权利、掌控自我身体的权利,被一次又一次地剥夺,民主制的国家亦不例外,以道德的名义、以宗教的名义、以国家的名义……只不过说民主国家有个优势,运作效率低让坏事没那么快得以完成。美国用了50年才推翻了罗伊诉韦德案(是对比,不是表彰),罗马尼亚独裁者心血来潮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女性彻底沦为生育机器。《四月三周两天》是一根耻辱柱,却依然一再被朝圣。

----------

欢迎关注本文作者新作:

特洛伊的暮光8.2赵琦 / 202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我思Cogi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