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很聪明的把历史遗留问题转移到现在社会来回答,父亲在民国时期娶了两个妻子,但两个妻子的问题遗留到二十一世纪,如何让一夫多妻的遗留问题合理合法合情化,导演让父亲和生母的不在场来处理。只有姥姥和“我”在场,将上代人的爱情问题转移为和“我”的亲情问题。只有这样一夫多妻的问题才能被忽略,进而用亲情的外壳来解决爱情归属的问题——迁坟就是具象化的爱情归属。只有用当事人的不在场,才能完成叙事与矛盾的解决。在《谁先爱上他的》里也是如此,男主角的极少在场,让位于男性第三者和妻子,通过这两位之间张力的拉扯,完成事件的解决。因男主角的不在场,将家庭矛盾、亲情矛盾顺利转为爱情矛盾,第三者的性别也让三人之间的矛盾加了烟雾弹,用更大的爱情矛盾掩盖了家庭机制出现的问题。如果是女小三则不仅故事流于俗套,观众也无法产生共鸣。

只有通过不在场,才可以让故事合理化。而这些不在场,是故事构成的根基。那些我们被骗取的眼泪,在看到背后真正运行逻辑后,安慰自己,就当排毒了吧。

无法不怀疑是在抹黑电视台主持人,剧中剧的表现完全失了电影整体水准。爱你是懂你的基础,懂你才能让爱延续。看的出想讲好三代女人的故事,无心插柳却把“生活”本身诠释的很好。母女之间的拉扯、夫妻间偶有一瞬的游移、叛逆学生的正义、卡夫卡式的政务大厅、年轻人之间激情的爱如浪潮涌来又褪去、弄巧成拙擦照片——用力的爱总是得不到爱。生活百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