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罗·索伦蒂诺的《上帝之手》有人说过,这不是索伦蒂诺的电影,而是属于保罗的。就是说,这是个包含大量自传因素、氛围极为亲切的个人表达。

已经成为最近二十年唯一拿到奥斯卡奖的意大利导演,这次,索伦蒂诺有些放纵了自我,拍了每个导演一生只能拍一次的电影:自己的故事。

难怪,男主“小法比奥”未来是想做电影的。由于意大利语表达的原因,当小法比奥跟朋友说起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所说的“做电影”被误解为开一家电影院的意思,如此呈现小法比奥跟同龄人思维上的差距。

在剧院遇到当地导演卡普阿诺,小法比奥珍惜机会,跟他搭上话,聊起电影。导演提醒法比奥,所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废话,重要的是有话要说。被问道自己有还是没有,小法比奥随口而出一句“我想去罗马做电影,看看适不适合我”。听完这一句,卡普阿诺先讽刺、后几乎要骂法比奥了。

“没人真正的逃出这座城市。罗马,你他妈想去罗马干嘛?只有混蛋才去罗马。你有没有看到这座城市有多少故事可以讲?”

卡普阿诺还说一句:“你不能崩溃,法比奥。”

意大利语中的原话是“non ti disunire”。字面意义就是,你不要失去“自己的完整性”。电影上映了之后,卡普阿诺这个人物生活中的原型解释了,这是足球教练会说的话,用来提醒球员要遵守自己场上的位置、做好自己负责的部分。你是后位,你不要跑去做前锋,你管好防守就行。

在意大利,足球永远不是简单的个体育项目,而是生活的一个隐喻。球场和生活为一体,不管说的是哪一个,你都不要忘记自己的位置,你到底是防守还是前锋,总要记得你是谁。

...

归根到底,“你不能崩溃”是卡普阿诺在鼓励法比奥不要失去自己的本质,不要跟自我切断链接。好好留在那不勒斯,跟他一起拍电影,不要去罗马。不要离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文化。

多年离开了意大利的我,看到这一段不得不有很深的感同身受。十八岁后,在某种程度上,我全盘否定了意大利文化。我当时特别渴望忘记我来自哪里、去重新塑造自己的身份。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精神上经历过一种类似于中国那段历史的个人版本。传统、习惯、文化全都不要了。从零开始,也必然失去了自己的完整性。

怎么把它找回来呢,不是一两天的事。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你学会了接受自己。慢慢从地上去捡起来自己零零散散的部分,再次构成自我。

公元前第四世纪,希腊德尔菲,走进阿波罗神庙能看到的第一句是“去认识你自己”。过了两千多年,在离希腊不远的那不勒斯,导演保罗·索伦蒂诺回归了自我、重复了古人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