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用动画、艺术与技术这样三个小标签去对位love、death and robots。动画是一种爱,因为动画即使没有语言,却依然可以普遍的传递一种感受,就像是爱;艺术就像死亡,艺术与哲学是向着死亡迈进的正负两极,我们妄图通过艺术,来使自己凡人的生命达到不朽;而技术就像机器人,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但技术也可能带来灾难。
回到作品中来,大卫.芬奇缺席制片给整个作品第二季带来的伤害是显著的,因为风格的多样性、故事的原创性在肉眼可见的减少。吕寅荣小姐虽然有功夫熊猫二的成功经验,但与芬奇之间的距离还是很大,这造成了第二季前八集的不尽如人意。前八集像是米其林三星餐厅的番茄炒蛋:这确实不同于一般的番茄炒蛋,但你米其林给我端出来这个,未免有点砸自己的招牌。
The Tall Grass是我觉得最差的一集,斯蒂芬金有一部小说叫《高草丛中》,已经拍过电影了,概念就是高配版的这一集,不多赘述。
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 和Life Hutch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技术的失控。无论是闪着红光神似太空漫游里Hal的扫地机器人,还是闪着绿光,神似剑圣的机器狗,都传达着科幻最古老的命题:我们的造物失控了。其实,科幻的祖师爷之一,弗兰肯斯坦,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所以这样的母题已经不再新鲜。如果说,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还用人与狗都被削去一块的头发来逗我们一笑,那Life Hutch纯粹就是在秀技术的肌肉。你瞧瞧那黑人脸上的汗珠,确实让人惊叹。但我们不得不追问:除了这些,还有吗?先进的技术并没有给他们增色多少,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就是对WALL.E又一次致敬,Life Hutch这混乱的倒叙让人看的头晕。技术不应该是动画的一切,我们需要更多。
Pop Squad和Snow in the Desert是中规中矩的两集。二者的建模孙然没有Life Hutch那般剽悍,但剧作和分镜更为成熟。Snow in the Desert的双关非常巧妙:既指主角Snow孤独住在一片沙漠中,也是他那永恒的生命在凡人中:那么稀有,但也那么脆弱。作为通缉犯,每个月却让送草莓来吃,让人物的弧光更为完善。最终,两个近乎永恒的生命结合了:半机械人与不死者。Pop Squad讨论的也是近似的命题:当我们可以选择不朽,我们需要放弃什么?这里的答案是生育的权利,是我们的未来。因此,当面对无尽的屠戮,一个不朽者动摇了,于是面对他的只有死亡。我们总爱幻想不朽者为了爱放弃永生,例如精灵公主为了阿拉贡成为凡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凡人的浪漫,因为我们根本无从构想,永生者到底会思考什么,也许在永生者看来,爱是一种稀薄的幻像。这两集的主旨让他们实际上拥有更大的改编空间,假如给维伦纽瓦这样的作者,应该能激发出更多可能性。
All Through the House是个人很偏爱的一个小品。他的分镜和节奏控制是最成熟的,从发现“圣诞老人”,到“惊吓”,到“重归平静”,这在解构了圣诞老人的形象的同时,创造了另一个不羁的想象。怪物的小手很难不让人想到陀螺在《潘神的迷宫》中那惊人的创造。其实,这个小品与陀螺的母题非常相似:黑色童话与黑色浪漫。
Ice同样是我很喜欢的作品。没有查背景资料,不过感觉和上一季的Zima blue风格相似。这是我非常欣赏的方向,并不痴迷于用二维还原三维世界,我的画面明白告诉你我是二维动画,但那又怎么样?这黑色电影一般的配光和运镜,冰原里的赛博朋克,吸入不明烟雾那种“stoned”的视觉呈现,都让人击节赞叹。唯一遗憾之处在于,文本的丰富程度不及Zima blue,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关于身份认同的小故事。
而The Drowned Giant目前是我前八集里的最爱。他让我想起马尔克斯那篇《巨翅老人》。一个突如其来的巨人死在海岸,人们先是畏惧,然后征服,然后厌倦,最后消费他。主角仅仅是旁观这一奇迹,与其保持着距离,直到它将要腐败才上去看了一眼。仔细看,这一部的建模也相当剽悍,开场镜头中的汽车和山景足够以假乱真,但它却用这样先进的技术来讲一个诗意的故事,这就是他高于Life Hutch的地方。
第二季前八集还是有赶工的迹象,希望后半段更加精致吧,仍然对这一品牌保持期待。
个人排名:he Drowned Giant》Ice=All Through the House》》Pop Squad=Snow in the Desert=Life Hutch》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The Tall Gr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