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自己知道什么东西拿得出手。

艺术家底儿厚,展示也是松弛的,透露出一种“我知道你们都知道”的自信。现代大型体育馆谁没有?华美精致到可以作为舞台背景的城市风光,你们有吗?

前卫文化、先锋艺术,法国人最懂这个精神真谛所在,把重金属乐队和歌剧纽在一起,达到一种奇怪又绚丽的艺术效果,一点儿没有惯常搞元素拼接的那种生硬感,好看;一首音乐,既可以伴上voguing元素的舞蹈,也可以让军乐队摇头晃脑,这不就回归了音乐的本质吗?这不就是美好音乐该有的灵魂吗?也许卢浮宫是许多世代法国人的骄傲;但是现下最前沿的人文艺术,是这代法国人自己独有的骄傲。

大多数人类大多数时候生活在共识中,但是有那么一小帮人,他们不安于共识,他们想表达自己,他们将世俗当下所不容的精神振奋尽情挥洒在艺术世界,艺术史写下他们突破人类精神的边界的勇敢尝试。须知探索宇宙边界与探索人类精神边界同样需要巨大勇气,同样根源于人的孤独。在单个个体走到精神边界的时候,偶然一个瞬间,发现这里已有曾经的“先锋艺术家”踏足的痕迹,单个个体在精神上不再孤独。正如人类尝试向地外文明发射伟大音乐的集合,希望在浩瀚的宇宙中听到回音,如此则人类整体不再孤独。就像今晚,某个家教严肃、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坐在电视机前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某个小男孩在受到男同性恋亲吻的冲击后陷入了对过往男生好友间相处细节的沉思;某个小女孩看着黑人芭蕾舞演员身上的裙子感觉自己屁股痒痒想试……

在作为人类整体向宇宙发送声音的时候,人类文明终于不分优劣,只讲求多样;在探索人类精神边界这件事上,人也终于不分贵贱。因为我们作为同类共享着一些精神共振的瞬间,这注定了真正的艺术是跨种族跨地域的。《四百击》中小男孩感受到的青春痛和成长痛,正在被无穷世代的同龄段孩子共享。这不正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全体人类为人类身体所能达到的又一个新极限感受到的集体振奋所同源吗?这届开幕式,与奥林匹克传达的精神紧紧相扣,仅仅是下个雨,仅仅是摄像机沾了点雨水,又有什么关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宏大和诗意、对完美的极致追求,致使它在人类精神世界久久不能被忘怀和超越。杜诗的精工好;李白诗,亦是天才写意。须知,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本源。

我们生活在当代,我们终于不再像原始部落一样惊愕于“我们之间出了一个异类”,终于不再执着于用“着魔”“天降灾难”解释人之差异。我们不再害怕一个割掉自己耳朵的画家,而是将最小众的艺术放上台面,以松弛的、不理解但保留观点的方式欣赏他们,鼓励同类之中出现一个勇敢地在精神世界前沿探索的同辈。我们赞赏他们的勇气,如同欢送即将被送到前线保家卫国的爱国战士时,赞赏他们的正直和勇气。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此前所有时代之处吗?奥林匹克作为人类盛会,不写这个,写什么呢?

再捎带一笔写写本届奥运会的女性主义。第一次看到会徽上出现明显昭示女性的红唇的时候我是惊愕的,“neutral gender的体育盛会,用这么性别意味浓重的标志合适吗?是不是只是为了政治正确?”这届奥运会开幕式狠狠打了我的脸。无论是节目明显以女性或者性别边界模糊的表演人员为聚焦点,还是女性杰出代表的金色雕像从塞纳河底缓缓升起,都包含着一种反问,“男性书写历史这么多年,享受时代聚光灯这么多年,让女性做一回main character、做一回主导者,又会怎么样呢?天会塌吗?”我们不再是人人下地干活儿才能养活自己、需要仰仗体力的时代了,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多了这么多可以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平台,有些事情女性可以做得好,有些事情性别造不成差异,那就应当充分让女性在这些领域、这些平台发光发声,为人类进步做出特别的又共同的贡献。女性解放的那天,男性也必将同样感受到真正的自由之风。此所谓女性主义之真内涵。这届奥运会的主办者根本懒得跟你讲政治正确,所谓政治正确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文化落后。他们发出的反问来自人类心灵深处,政治正确不过是落后文化对着先进文化望洋兴叹又颤颤巍巍地邯郸学步的尝试罢了。

文化自信,如是而已。天下大同,如是而已。巴黎2024,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