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我把所有学校的专业第一志愿都填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

入学前,在各种新生群中认识了直系师姐,她给我介绍了这部《新闻编辑室》,我很喜欢。开学后加入了一个英语社团,其中有一个背电影台词/名人讲话稿的环节,我们还背了第一季第一集开头Will的那段发飙语录。因为真的特别喜欢,背得那可是滚瓜烂熟,以至于四年零十个月后的今天,我都还能把后半段背出来。(前半段有太多数字了,什么哪个国家的文化程度第几名、数学第几名、哪个国家拥有自由……实在记不清了)

那时候,我最喜欢Mackenzie,我们所有人都喜欢Mackenzie。名校辩论社主席、战地记者、当红节目制片人……在职业方面,从军火炮弹的缩写到堂吉诃德的名言都能信手拈来;为了追求做一档能真正指引选民的良心节目,愿意接受苛刻的合同条款,还要忍耐男朋友阴晴不定的脾气;爱护团队,从不大吼大叫,总是想办法掩护下属的错,能给人机会的时候绝不吝啬;为了新闻线索不惜以身犯险,出问题了第一个引咎辞职,Will尚且有泄气撂担子的时候,但Mac从头到尾都把“新闻主义”刻在了额头上。在个人生活方面(如果有的话)(毕竟从来没见过Mac自己的家,她怕是住在了电视台吧?),明明是个职业女性,双商在线雷厉风行,但也有面对感情时和犯错时的手足无措,甚至还有点八卦,点完鸳鸯谱还顺便成人之美。

虽然剧本把她塑造得有点过于神神叨叨,但是Will和Mac的光环实在是太重了,坚持做自己信仰的事业的同时还赚大钱,住着纽约豪华公寓,随手递信用卡给办公室的小年轻去买电脑,为了圆一个“谎”信步踏入Tiffany买钻戒。天呐,有谁能不爱Will和Mac呢?有谁不渴望着成为这样的人,站到新闻界的塔尖?

那时候,我还嫌Maggie, Jim, Don, Lisa, Hallie等等的感情纠缠太多,桥段太无聊。(主因可能是Jim不够帅,又或许是年轻一辈在年长一辈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下沦为了背景板)

这五年,我为了读新闻专业,舍弃重本学校到了一所双非,结果读了一堆洗脑理论,所谓的新闻理想泯然众人。后来因为参加了一个暑校,认识了许多北京好学校的朋友,激发了我去北京上海实习的动力,被业界前辈质疑过痴心妄想,但也遇到了赏识我的另一些记者姐姐们,还拥有了一大群仍然葆有天真理想的朋友,他们把我带回到曾经以为无路可走的那个路口。

现在,我准备要去美国读新闻学院了。不是第一季第一集的西北,虽然我非常想亲眼看看那个椭圆形的演讲厅(如果取景地真的是西北),也不是Don引以为傲的哥大,是一所全片都没有提到过的学校。

当我最近重刷《The newsroom》,发觉Will和Mac都太太太遥远了。就像是业界里众口相传的神话,谁谁曾经深入敌人内部、含垢忍辱,揭露了某某黑幕;谁谁曾经为了坚持独立性为了保护信源,被关了多久,最后终于放了出来;谁谁年少成名一纸风靡,谁谁厚积薄发终成大器。但现实是,有一万种让你闭嘴的办法,但只有极少数幸运的受辱者能被记住。这个行业人来人往,甚至你愿意受辱,也得先有一番成就才或许会轮到你。最普遍的情况就是,他们轰轰烈烈地来,悄无声息地离开,彰显了一番虚名,没有留下任何故事。更惨一点的,来去都无声,努力了坚持了,苦尽甘未至。

所以五年之后的现在,我觉得最真实的人物是Maggie。徒有一份光鲜工作,上司却记不得也不在乎自己的名字;有不那么爱自己、自己也不知道爱不爱他的男朋友;因为在办公室职位最低,别人不愿意干的活都推给她;也偶然会有情绪,但还是要工作为先;工资少却背负着高额的贷款和房租,还有时合得来时合不来的室友;有职业理想但现实大相径庭,还是惯性地忠诚和坚持吧,因为如果自己不坚持,团队就彻底没人了,但又或许,如果自己都放弃,那从事这份工作的初衷也就没有意义了。

时常犯错,时常怀疑,选题时常被毙。也会遇到好mentor,也会跟同事互相关照,但一团乱麻的生活终究还是自己才能解开。终于逮到机会搞一个大新闻,then fucked up.

其实她做得算是很好了,初入职场笨手笨脚,但大错没犯,也有幸身处好团队,上司赏识给机会,甚至职业爱情双丰收。现实中,真的会有这么天使的公司、上司和团队吗?

我经常想,读了新闻学院有什么用。瓦萨学院毕业也可能需要靠“劲爆内容”和标题党吸引流量;跑大选、镜头前再光鲜亮丽,实际上问不了任何有意义的问题,工资甚至以优惠券发放;哥大毕业,好不容易熬到制片人的职位,也面临跟隔壁节目竞争的kpi;就算既坚持崇高的专业主义又获得了市场喜欢,一不小心被卖给新老板,越是家大业大,转型的压力就越重。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The Newsroom》好看吗?每个人都爱死了Aaron Sorkin创造的世界。因为它实在是太理想化了,无法存在的东西,往往都是最珍贵的、最让人赞叹和怀念,也最让人惆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