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丑这一角色,大家可能已经从先出的几部经典的关于小丑的电影作品里对它有了一定的解读和印象,可以用疯狂、极端、生活边缘化、扭曲的内心、反社会人格,却又可怜、合乎情理的做着正常人不敢做或是超出原则底线的事这样一种复杂的小人物形象。

      对于这部一上映就得到观众极大认可的《小丑》,从一开始要播出之前我就极其期待着。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之前最吸引人的小丑角色要属希斯莱杰的小丑——杰克,当然,在这之后我认为亚瑟也没有超越杰克,或许是先入为主或许是个人感觉,这里不做过多解释,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评价都不一样。《黑暗骑士》电影中希斯莱杰的一举一动一个表情放佛都是为那个角色而打造的,可以说希斯莱杰就是杰克,拍完《黑暗骑士》之后,没过多久他就自杀死于自己在纽约的一家公寓,究竟是他的生活与角色杰克交叠,还是角色杰克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才让他结束生命,这些我们再也不能听到他的回答,或许有些人的一生就是为了成就某些什么而开始的,然后短暂得犹如熄灭的烟火融于黑夜里,销声匿迹、无影无踪。以上开篇仅以纪念希斯莱杰。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归主题,我们先来说说《小丑》整部电影的拍摄风格,大多是对比鲜明的画面色彩,色系都是比较厚重、深沉、容易给观众塑造身临其境、内心一开始就和电影同步积郁沉重的效果,而且小丑的化脸也是红绿白为突出的主色调,两者互相呼应。小丑在西方国家一直都是一个“要给世界带来欢乐的”喜剧角色,表演滑稽的动作,永远微笑的表情,负责让人快乐。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大多数的小丑表演者都是在街边、商铺、小活动中进行表演,谐星是比小丑又更高一级的喜剧人了。电影之所以选择小丑这个小人物来塑造我想是选中了他的代表性,毕竟在这个社会,普通平凡的人才是大多数,他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更底层,还有一点就是,他的任务就是不论任何时候都要微笑,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人们最向往的就是可以随意表露自己的情绪,或哭或笑或是悲伤或是歇斯底里,不用顾及旁人的眼光,不用顾及是否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完完全全做一个本我。可是生活往往就是约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准则在约束着自己,所以我们不能表露自己的内心情绪。小丑也是,他不仅不能表露出来,还只能微笑,这样一种背离人性的要求,让这个本应快乐的角色反而被酝酿成为了一种悲剧的代表。


...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电影中的亚瑟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诸事不如意,渺小、透明的小人物,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在一所破旧的老公寓里,几乎无法维持生计。电影开篇就是他在做着小丑的工作,在街头表演、挥舞着商家的广告词,一直微笑着,直到被几个小混混抢走广告牌后,他开始沿路狂追,直到后来被小混混一起群殴,广告牌也被踢坏了,他也受了一身伤。一开始这个剧情出现的时候我觉得匪夷所思,不太合理,一个广告牌而已,抢走算了,费不上冒着危险去追寻,直到后来有一幕,老板叫他去办公室,让他不论用什么方法也要把广告牌找回来,这个时候老板明明知道亚瑟被打伤了,广告牌也被毁了,可是他一样下达了这样的命令,这两个剧情的前后呼应也折射出,在电影里的社会中,底层人的性命安危还不如一个能带来利益的广告牌重要。劳动力的剥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等等,展现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里。

      电影从亚瑟的生活铺展开来。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相依为命的母亲,公司老板,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住在同一个公寓曾带来一丝光亮的女邻居,作为偶像的谐星莫瑞,社区的心理女医生,市长——也兼顾她母亲妄想症幻想的亚瑟父亲身份,追随他的暴动市民。都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人物关系。可是就是这些离他最近的人,最关键的角色,一个个毁灭他对感情仅存的那一丝寄予。唯一剩下一个,也是在影片中亚瑟说过唯一对他好的人——侏儒同事,这让亚瑟的人生显得更加的可悲可怜。

      影片中,让亚瑟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留有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他的母亲——索菲,索菲在整部影片当中塑造的是一个精神上完全依靠男性生活的人,影片前部分都是她给市长写了求助的信,因为她30年前曾做了市长的员工,希望得到市长的回信和帮助,认为市长是最值得信赖、最优秀的好人,同时也希望儿子和自己一样这么认为,可是每一次亚瑟打开的信箱都是空空的,没有一封回信,而电视上却总是播放着市长站在台上大谈为民着想的话语,这也是影片中对于某种情形的讽刺,大人物永远关心不到无名小人物的诉求。直到亚瑟在最后一次寄信的时候打开了信封才发现自己是市长的私生子,开始亚瑟不敢相信,却又报以希望,因为他以为终于他有一个父亲了,或许可以得到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父爱和关心,直到最后剧情反转这都是她母亲的妄想症,市长不是他的父亲。为了证实这一切,亚瑟去母亲曾经治疗过的精神病院,在这里他回忆起过去的一切,他不是母亲亲生的,小时候母亲和男朋友住在一起,任由那个男人殴打虐待自己,这位母亲,在领养了自己以后,几乎没有做到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她的领养反而把亚瑟带入了地狱的深渊,这一切让亚瑟无法接受,心灵受到极大创伤的亚瑟,回到医院亲手杀死了他的母亲,在杀死索菲之前,他说道,“我本来以为我的一生就是一场悲剧,没想到它其实是一场喜剧”,这句话意味深长,也是亚瑟在电影中内心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亚瑟只是痛恨生活,痛恨渺小和卑微,觉得自己活得毫无意义;在这之后,他的世界开始崩塌,觉得这个世界以及生命就是一场笑话,如果之前是失望,那之后就是绝望。绝望之后就是可以接受任何事物的毁灭,走向内心世界的极端——亲手杀死母亲,杀死把他的生活带入地狱的这位使者。

      他的母亲,终其一生为男人而活,前半生自己与儿子受尽虐待也要和那个男人住在一起,后半身在无尽的等待幻想丈夫回应中苟且,精神永远无法独立,是男性的附属品,可悲可恨。

      亚瑟的幻想父亲——市长,一个站在高位、位高权重生活奢侈的人。他们这样的人在影片中,与亚瑟所在阶层成对立面,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一个在底端。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当亚瑟知道他是自己的父亲时,把他那一页的报纸撕下来折好放进笔记本里,那是他心中对这份父爱的渴望和祈求,是那样的小心翼翼。亚瑟想尽办法的见面,在市长那里却没有得到一分回应,哪怕是亚瑟所希望的最基本的尊重。最后死在暴乱市民的枪下。


...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亚瑟社区福利组织的心理医生,从一开始为了工作坐着听亚瑟的负面废话,最后政府取消这个岗位,她也跟着下岗。她是亚瑟唯一一个可以诉说心事的人,虽然并不是一个像样的听众,但最开始的时候至少还有,最后也没有了。进一步突显,像亚瑟这样的人没有人管他们的生活究竟怎么样,包括那位下岗的心理医生也是底层人。上层没人顾及心理医生这样的小角色,心理医生也没有用心管理病人,除了生活,谁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别人身上。

      亚瑟的同事,蓝道和那位侏儒同事。蓝道一开始的出现是用关心的名义给了亚瑟一把枪,最后这把枪害亚瑟丢掉了小丑的工作。也是蓝道背后在上司那里暴露是真枪的消息,因为他们不喜欢亚瑟这个怪同事,借此机会将他赶走,这样表面兄弟背后捅刀的行为,把亚瑟对他留存的同事情谊也给抹杀尽了。电影中也暗示了,在蓝道给亚瑟枪的时候,他用具备伤害性的话语取笑侏儒同事,引的一群人哄堂大笑,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发善心同情起别人来呢。最后怕真枪的事情暴露,虚情假意的跑去看亚瑟,死在亚瑟的剪刀之下。

      电影中出现了亚瑟的幻想情人,只因为在电梯中,她做出了一件让亚瑟引起共鸣的事情,从此由一个美好女性的形象留存在亚瑟的心里,在他最开心或是最难过最需要人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她的身影。直到最后亚瑟杀了母亲,淋着雨回去公寓的时候,观众才知晓之前的一切美好爱情都是亚瑟自己的幻想,亚瑟进入女生的公寓被赶了出来,原来他和她的母亲一样出现了精神幻想症,这样的温暖和亚瑟心中的那丝光亮也在那天熄灭了。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偶像莫瑞,在他的眼里是一个幽默善良懂得体谅弱小的人,可是生活放佛就是要教会你什么是真实,在亚瑟的母亲住院那天,莫瑞在电视上没有经过当事人本身的同意,随意把亚瑟为了成为脱口秀演讲人而做的努力当做笑话放在电视上当着全国人民播放,那个体谅、尊重别人的莫瑞原来不是亚瑟以为的那样完美的形象。也在吞噬着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只不过他包装得更像个好人而已。最后死在星期四亚瑟的枪下。

      也正是因为莫瑞的播放,让亚瑟想成为谐星登上舞台的梦想,成功了。只不过这种成功,不是亚瑟的表演成功,而是亚瑟的人生本身成为了电视观众取笑的乐点,观众们打电话希望邀请他,因为大家都觉得可怜的亚瑟是个好笑的笑话。这才是亚瑟的人生从悲剧成为喜剧的改变,而这喜剧比悲剧更真实,更残忍。

      最后就是高谭市暴动的市民们。他们多数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无法负担的生活,弱小、透明化、边缘化。机缘巧合的亚瑟杀死华尔街三人,成为了一项标志性的运动,亚瑟一直说他没有政治立场,他杀人以后害怕的奔跑,躲避,在公厕里大口大口地呼吸,然后对着镜子跳舞,这一切都是亚瑟从一个正常人的杀人心理恐惧、害怕、紧张到后来心理变异后,情绪得到释放以后的那种奇妙的感觉令他满足、兴奋,放佛这就是真实的自己。这一事件让他得到了关注,得到了认可和追捧。市民们开始带小丑面具,打砸、放火、毁灭高谭市。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顾整部影片,亚瑟周边的人与亚瑟的感情一个接着一个的在崩塌、被毁灭。亚瑟也从一个弱小的小丑扮演者,一步一步被逼上到了杀人,引起政治运动,站在两个阶级的中间。明线上,导演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小人物的悲剧,一个应该被同情的小人物的可怜生活,以及所代表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可是细想,真的是这样吗?不论是母亲、市长、同事、上司、心理医生,他们该死去吗?我想不是的。在星期四的节目上,莫瑞和亚瑟的对话,莫瑞说了一句“没有谁是坏人”。我想导演在这里应该也是给了另一种解读方式,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坏人,一个人反馈给社会的行为、话语,都是他所经历的的东西让他折射出来的,像块镜子那样。每个人经历的不一样,所以折射出来也不一样,被亚瑟杀死的那些人,固然有可恨的点,可是罪不至死。这些人身上存在的恶,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经意暴露出来的时候,因为这就是人性,亚瑟把对于他不公的人都杀死了,这样世界就会好了吗?不会。市民开始暴动,打砸烧毁城市,哥谭市就变好了吗?不会。可是怎样才会变好,我们没有答案。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有人性的地方往往没有答案。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丑》隐含的东西还很多,我暂且写几句。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