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有一种更为复杂的解释,也永远有一种更为简单的解释。但《小丑》这部电影,真的「不好笑」。


豆瓣上有一个高赞影评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亚瑟被小丑吞噬的过程,我也这么认为,影片中几个镜头展现了亚瑟/小丑混乱的精神世界。


片头亚瑟和心理咨询师交谈时,说自己说过想当一个单口相声演员,心理咨询师却说:“不,你没说过”。亚瑟回:“我觉得我说过”。


影片过半,前一刻亚瑟还被自己关在冰箱里,后一刻亚瑟却从床上爬起来,接听了“莫瑞法兰克林秀”工作人员的电话。


在登场“莫瑞法兰克林秀”之前,亚瑟请求莫瑞介绍他出场时称呼他为“小丑”,这也说明了此刻亚瑟的精神被小丑所占据着。


其实,极富戏剧性的舞蹈、刻意的腔调姿势、夸张的神态和发自内心的邪恶的笑,每当这些出现时,我就知道「小丑来了」。


内心的小丑来了,挡也挡不住。我们能做的,只有回顾促成悲剧的诱因,避免悲剧重演。当街上一群小孩抢走亚瑟的广告牌把他踢倒在地,当车上的乘客对试图逗笑小朋友的亚瑟说:“请别骚扰我的小孩”,当地铁上的三个华尔街人渣侮辱亚瑟,当心理诊所关门,当莫瑞播放亚瑟讲笑话的影片……他们在一个患了精神病的人对好好生活的努力尝试下,攻击和伤害他。于是他们成功了,成功地杀死了善的亚瑟,催生了恶的小丑。

...


他们还在小丑的带领下,上街暴动、扰乱社会秩序。有一个人带头,他们于是上街,像以往一样:一个人带头嘲笑、欺侮精神病患者,于是一群人敢这么做。他们在他们所唾弃的精神病患者带领下,开始了所谓的“革命”。戴着小丑面具的人们以为小丑在仇富,而小丑只是孤独,只是愤怒。他们不懂,也永远不会去弄懂。

...


人们从来不想懂。因为人们认为小丑的孤独和愤怒,只不过是在“真实、正确、有用”之外的一些什么东西,并不是有意义的,甚至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只有当过分的欺侮和嘲讽激怒了亚瑟,唤醒了“小丑”,他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人们才可能懂得了什么,或者没有。


我真心希望,大家遇到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不要先用尽方法“测试”和刁难他,要拿出作为人最基本的尊重和善良。因为,他可能不一样,但他不是错的、假的、没用的,而且,他最可能善良。


“这不好笑”。


原文链接


...

我在微信公众号“安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