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迷魂记,最大的感触是,这根本不是几年前看时所认为的三流悬疑故事,而是一曲关于男女之间性别权力转换的绝命探戈,或许在类型定义上可以算作爱情片,但显然片中的爱情是畸形的,甚至可以说是邪恶的。Scottie在失去Madeleine后,对假扮Madeleine的Judy施加的影响与压力的背后,是一种极其病态的感情,即恋物癖(Hitchcock本人称之为奸尸)。Hitchcock当然是有意识地拍摄这样“虐女”的剧情,因为他正想用这样的手法来揭示爱情中男女双方的感情流变,并以此批判当时的男人在感情中的剥削性质。而我想从电影的两分结构以及片尾的二十分钟两个部分来试图分析Hitchcock是如何编成这一曲探戈的。

首先是影片结构。谈论迷魂记的结构时,大部分人都会将影片2/3处那一段显示Scottie岌岌可危精神状态的动画当作分割点,认为在这之前,电影描述了Scottie被设局的过程,是虚假的,而在这之后,是Scottie破局的过程,是真实的(Chirs Marker有相反的观点,但也是以2/3为分界)。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当将视角聚焦于本片的真正题眼,即性别权力转换时,片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在正中,即一小时零五分左右处,两人在海边拥吻桥段。Scottie在影片前半一直作为Madeleine的追求者(追踪者),被动地被Madeleine牵引着行动,对Madeleine的态度也是恳切,甚至可以说是恭敬的——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女人在情感关系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然而,在吻后,即Scottie经历漫长的追逐终于得到Madeleine的爱慕后,他仿佛一下获得了“权力”,一改之前相对乖巧的姿态,两性权力的天平在这一刻开始向男性倾斜;可以看到紧接着这之后,两人一起驱车前往修道院路上,Madeleine第一次放弃了驾驶,而是将方向盘交给了Scottie,表意不能更明显。再之后,Madeleine就坠亡了,这也是影片的第一个高潮。在剧情上这一次坠亡当然是Judy的Madeleine这一假身份的死亡,但同样也可以认为,这是女性对于男性,名为爱情的制约的一次金蝉脱壳,Judy深知Scottie爱的只是名为Madeleine的完美幻影,真实的爱情不是架空的情感,而是纠缠更深的斗争,所以她逃离了。

...

但她成功了吗?当然没有。

于是就转到了第二部分,关于电影的最后二十分钟。我认为没有人可以做到Hitchcock在迷魂记片尾最后二十分钟所达成的,即——以极其迅猛却循序渐进的态势将一个理性的女人快速堕落成爱情的玩偶。在一小时四十四分左右,刚刚首次约会结束回房间的Scottie和Judy在谈论第二天的安排,Judy说自己第二天早上不能出来,因为要上班,Scottie却说别去上班了,“Let me take care of you”,Judy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拒绝——此时她的理性还占据着上风。她说自己完全明白Scottie的意思,言下之意便是,如果接受Scottie “take care of”的邀约,其实就被剥夺了社会生产力,继而转向了无偿的家庭生产,也在这一刻开始,女性的价值就完全由她的另一半所裁定,她将成为男性私域里的所有物,而Judy并不想要这样。但且看接下来Hitchcock的展开,Scottie与Judy出游,跳舞——然后就到了第一次买礼物的环节:50美分,这是特别便宜的一朵小花,可Judy却依旧表示了轻微的抗拒……但她到底还是接受了这朵小花,这朵小花就成为了一个豁口,成为了Judy坚实理性防御的一道裂缝,Scottie就借机像蛇一般从中钻了进去。Madeleine的西服套、Madeleine的发色、最后便是Madeleine的发型——Judy一再妥协,当Scottie(也可以认为是消费主义)的毒液渗透Judy的身心时,那个名为Madeleine的幻影就又复活了。这是Scottie的Madeleine,一个只属于他的完美女性,那Judy是什么?Judy只是一个换装玩偶。从具有主体性的Judy变成Madeleine,Scottie或者说Hitchcock,只花了十分钟左右。

...

在影片最后一个场景中,Judy于钟楼坠亡之前,当Scottie呼唤她为“Madeleine”的时候,Judy一点也没有表示惊讶,两个人最终抱在一起似乎是将要迎来一个美好结局,但她委曲求全,把自己的本性磨灭,扮成另一个人以得来Scottie的恩宠真的是好结局吗?或许…坠亡才是唯一一条逃离控制的途径,Hitchcock在此处借助了宗教力量来让这个已经深陷泥潭的可怜女人解脱——让修女带着Judy飞往天堂吧。

“God have mer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