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民国的大男子主义还是有点严重,影片用一个个例,表明为了扶养幼儿辞职在家的家庭主妇日子过得很不开心,得了产后抑郁症(注意此时小孩已经26个月了),女主的精神状态影响了男主和双方父母(影片顺带讲了一下婆媳矛盾),作为既有儿子又有女儿的婆婆,很明显是更偏向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儿媳,女主承受了太多委屈和压力,她的发泄方式就是出现精神分裂——用别人的口吻和对方说话,属于幻觉,自己还没有发觉(后来男主告诉她)。

女主的沟通方式有待提高:1)和男主应该直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男女思维路数不同这点是常识,所以有了委屈或者太辛苦,不要憋在心里,比如你想出去工作,哪怕是兼职,男主一开始不同意,可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幼儿的看护问题,找到保姆一类的替代者是最好的选择(这比让婆婆或者妈妈带孩子要好些),夫妇俩的育儿之道保持一致很重要~2)和婆婆打电话时太过急切,自己上班的事情没有说缘由而先说了结果,婆婆不着急才怪。和对方说话要想好对方希望听到什么,如果有反对意见自己应该如何解释才对,女主三十多岁,给婆婆打电话之前应该想到才是。

放眼望去,现在就业方式多样化,人们选择的渠道比三十年前多得多。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全职在家照看孩子的主妇——她们都是怨妇么?都得了抑郁症?当然不是。很多全职太太不甘心自己只局限于家庭这个小壳里,她们有的雕刻出健美的线条,有的练就了一身本领,有的追求自己的爱好、弄成了事业,有的认识了其他志同道合的姐妹,大家还能弄个副业……诸如此类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我相信导演和编剧绝不是为了传播负能量才呈现给观众的。

总结一下,电影传递给我们的,对于男性,还是要关爱一下我的妻子、妈妈、姐妹,体谅她们的“小情绪”,对于女性,要学会排解内心的烦闷,用合适的渠道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未婚男女,结婚其实并不是人生的必选项(死亡才是),女主的姐姐就没有结婚、也挺自在。所以啊,做出重要决策(比如要孩子)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哦!

就这样,烙铁点个大拇哥吧???? 下个影评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