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少林寺》三部曲之后,1988年,导演张鑫炎再次集结班底,打造了《黄河大侠》。彼时李连杰已经成名,不再适合出演第二男主角,因为李连杰的“缺席”,淳于珊珊接替了原本属于他的角色。

双手剑名家于承惠,黄金反派计春华,师父于海,胡坚强,熊欣欣、孙建魁、万琼等人,共同创作出这部内地80年代最正宗的武侠片,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1、唐末五代武侠片兵器库

《黄河大侠》是一部典型的武侠片,但又有真实的历史背景。段、柳、李三王争霸,历史原型是唐末五代初期后梁与后唐的战争。

黄河大侠于承惠所救的段王爷的历史原型是后唐李存勖。

...

计春华扮演的杀人如麻的柳王爷,历史原型是后梁太祖朱温,是李唐王朝的终结者,李存勖的宿敌。后来后梁被李存勖所灭。

...

李王爷的历史原型是桀燕政权的建立者刘守光,其父与李存勖的父亲是结拜兄弟,电影中改为段王爷和李王爷曾是结拜兄弟。

...

《黄河大侠》由香港中原电影公司与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受到香港新武侠电影的影响很大,因此服饰、妆发、武器都是按照剧情需要和经费情况,并不作历史复原。本片的一个亮点是反派们的兵器,大多不是普通的刀、剑、枪,堪称是武侠片中的兵器库。

...

首推黄河大侠于承惠的双手剑。剑长三尺三寸,约合1米25-1米3。双手剑确有其武术流派,是真剑,不是表演的薄剑。与于承惠对打的双股剑也带有一个别致的侧沟。

...

柳王爷用的是双头刀钻。注意其长柄大刀后面钻子。

...

是个双头武器,可以做临时的枪,也可以当小锤用,“枪挑钻打”说的就是此类武器。上面和于承惠对打时所谓的双股剑,疑似把这个武器拆开来两头分别左右手使用。

...

李王爷用头部带锤的三节棍,或者叫锁链锤。

...

暗器方面也是非常丰富,柳王爷的飞爪。

...

段王爷的流星锤。

...

在《黄河大侠》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部内地武侠片会同时把如此众多繁复的古代兵器搬上银幕。对段王爷、柳王爷、李王爷几人的武器也有非常细致的动作设计。

2、《黄河大侠》带有早期武侠片质感

除了兵器方面,本片是一部典型的80年代的带有悲剧色彩的武侠片。对残忍和暴力毫不避讳地大尺度展现,颇有些少儿不宜。于承惠扮演的黄河大侠冷峻忧郁,坚忍无畏,重义轻禄,与中国早期武侠片的创作理念一脉相承。

...

1950年代开始,由于金庸、古龙等新派武侠小说家的作品流行于香港等地,中国武侠电影有了武侠小说作者的原著的改编基础,逐渐复兴。1960、1970年代港台早期武侠电影由邵氏一系的张彻,和胡金铨、刘家良、袁和平等导演扛鼎,推崇硬桥硬马的武术风格,希望影片可以传递武术的写实感。1980年代新武侠就开始追求动作的新奇刺激和观赏性了。

...

...

内地的武侠片创作较为滞后,80年代初期开始大量创作武侠片,和香港的电影公司合作,如张鑫炎的《少林寺》系列、与张子恩的《黄河大侠》、张华勋的《铸剑》、《武林志》等。到了近20年,武侠片逐渐式微,但是内地武侠片在如此短的创作窗口期内,仍然留下了许多值得一看的影片。

...

内地主导创作的武侠片如本片,大多娱乐性不及香港,但带有早期武侠片中的侠的情怀在里面,基本还是以出尘高手除暴安良的故事打底。于承惠头戴斗笠,在冰河上仗剑御马的形象正是早期武侠片的气质,很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

...

《黄河大侠》是最典型的现实主义武侠片。有数量众多的血腥的镜头。黄河大侠和车天去送战书时,看到杀人狂魔柳王爷把分尸的人体碎片随意地挂在城墙外随风摇曳。

马义和车天从城墙上逃下来,竟必须攀着尸体下来。这些镜头表现的残酷令人咋舌。

...

...

黄河大侠是丧妻丧女的大侠,遇美人真真也已经是在影片后部,此时他已经眼盲,还带着一身疤痕,这样的奇遇全然算不上浪漫,美人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好他亡女的遗物拨浪鼓。

...

但真真对黄河大侠是无条件信任的,始终在重复“你是好人”,即使是在亲眼目睹了黄河大侠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李王爷,仍然放走了大侠,甚至自己也死在了段王爷守军的箭下。她大概是本片唯一浪漫的亮色。

...

古灵精怪的江湖卖艺人车天,坚守义气救了黄河大侠被乱箭射死。兄弟情在乱世也不能保全。

...

结尾,黄河大侠马义终于在黄河边杀死了段王爷,抛尸滚滚黄河。看着不舍昼夜的黄河水随即陷入了空虚。战乱中的人就像跌入黄河,在混乱时代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尚不能自救,谈何救人。想遁入空门却被方丈拒绝,大侠只得重新上路,大概又要重新经历这样痛苦。

...

“归田园,百姓苦呻吟,望大地,游子惊心魂。满目焦土不忍望,大河两岸起烟尘。一腔热血洒天涯,三尺龙泉恨不平,人间多少辛酸事,何时才能得安宁!” 片尾曲也正是现实主义武侠片的气质。

3、于承惠:会演戏的大侠,而非会武功的演员

于承惠是一位非常特殊的演员,在武术高手云集的内地早期武侠片中也是如此——他是在双手剑方面有极高造诣的大师,武术家,乃至大侠。是唯一一位会演戏的大侠,而非一个会武功的演员。

...

于承惠1939年生于山东蓬莱,自幼成为双手剑螳螂门传人,除了在省级武术队担任剑术教练外,并无施展剑术的舞台,直到1980年代武侠电影的复苏,才让这位三次元的大侠得以出世。开始时于承惠经常作为武侠片动作指导出现,开始参演电影后在《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三部曲中连续出演反派王仁则、鲍笙凤、赫索王爷,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

《黄河大侠》是于承惠第一次担纲主演,那一年他49岁,他自创的双手剑(螳螂剑)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于承惠壮年时的形象气质完全贴合于大众对“武林高手”的想象。

...

老年后的形象气质就是大众脑子里“武学宗师”本人。图为电影《箭士柳白猿》中的于承惠。

...

所以说正如本片海报上所写“真打,真摔,紧张,惊险”,于承惠的双手剑不是花架子,是实战实用武器。据说在拍摄电影《倭寇的踪迹》时,有年轻的演员找于承惠挑战剑术,都一一摆平。遗憾的是于承惠奸恶计春华都已不在,大师渐凋零,后人难为继,大侠演大侠,此后再无人。(撰文:Mankei W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