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幼年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却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自己尽力补偿,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救赎呢?
————科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
年少时,你是否有一个如同哈桑一样忠诚的小伙伴?
年少时,你是否像阿米尔一样曾经伤害过对自己最真诚的那个小伙伴?
年少时被伤害的友谊,还有没有修复的可能?

偷窃、救赎、成长。
这三个词语在小说《追风筝的人》中贯穿始终。
小说中,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为多少好朋友之间的座右铭呢?
为你,我心甘情愿地做任何事,因为你是我的朋友,因为我们曾那样真挚的热爱过这个世界,因为天真岁月中我们曾许诺过为了你千千万万遍,所以,即便来自你的伤害最伤我心,但我依然当你是我一生的朋友。
闲来无事再次重温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依然被感动。

书中朴实而细腻的笔触,纯真无暇的友谊,依然震撼人心。说实话,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像书中所写的那般纯真的友谊已经不多见了,在这个现实又可怕的时代,看到情感这样细腻又温情的书,真的是对人心灵的一种洗礼。
尤其是书中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它永远都能触动人们柔软的内心,也会一直牵引着人们一生去追寻自己最初失去的那段友谊或者是把最初的那段美好的友谊深埋在内心深处。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富贵人家的少爷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放风筝,哈桑在童年时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给少爷阿米尔捡风筝,而阿米尔做得最多的事是给哈桑读故事。两个少年人的友情在一开始是那样干净而明亮,直到那件事发生后,哈桑依然把阿米尔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但阿米尔却因为内疚而失去了童年时最纯真、最干净的友情。

阿米尔虽然表面上和哈桑玩得很好,但他却是一个怯懦又极度自私的人,他眼睁睁地看着哈桑被欺辱,却什么都不做;因为父亲对哈桑表现出一丝丝的友好就心生怨怼,他嫉妒父亲对哈桑好过自己,所以他诬陷哈桑偷窃,而死忠于阿米尔的哈桑什么都没有说,他默默地和父亲离开了阿米尔的家。
后来,阿米尔成为了一个出色的作家,还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却终日活在悔恨当中,为了曾经做过的事情懊恼,为了曾经的胆怯、懦弱懊恼,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无法挽回。

直到阿米尔接到老朋友的电话,他才找到了“一条通往好人的路”:阿米尔返回了战火连天的阿富汗,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且收养了索拉博。
少年时代都是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故事的最后是阿米尔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风筝,他也终于能对他的老朋友说出那句他很久很久之前一直想说却没有机会说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如果你年少时曾经犯过不可原谅的错误,那么,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最初失去的那个人或那件事。
《追风筝的人》不只是讲友情,还告诉我们:如果你年少时曾经犯过不可原谅的错误,那么,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最初失去的那个人或那件事。
而救赎则是你唯一能为年少时的你做的事。

书中的阿米尔在少年时代会为了一己私利陷害自己最好的朋友哈桑,但在他漫长的人生的无数个岁月中他的心都是不安的,为年少时的无知、自私、胆怯、懦弱而悔恨的时候,他唯一的救赎就是勇敢地面对自己,想尽办法去补偿。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后只能是个懦夫。但如果你能尽力补偿年少时的无知,那何尝不是一种救赎呢?

《追风筝中的人》中的男主人公阿米尔是自私的,他为了获得爸爸更多的爱和关注,将哈桑对自己的最真挚的友谊一再践踏,直到失去这段友谊后的若干年,他才觉悟到当时的自己是有多幼稚又怯懦。
同时,阿米尔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机会为年少时的错误买单的机会,他找到了“再次通往好人的路”,阿米尔通过收养哈桑的儿子实现了自我救赎,获得了内心的安静。

科勒德.胡赛尼在小说中这样说“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后只能是个懦夫。”虽然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你能在未来的无数个日子里忏悔,并且有机会尽力补偿年少时的无知,那何尝不是一种救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