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机长》改编自18年5月14日四川航班3U8633中途发生意外迫降成都机场的真人真事!
在故事情节上,从开始飞机正常飞行,到驾驶舱挡风玻璃破裂,到飞机盘旋在西藏高原缺氧失压的状态,到穿越云雷层,再到成都机场迫降。情节层层推进,不断把情绪推向高潮,过程基本没有什么尿点,看完也是挺感动的。
在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其实埋下了不少伏笔,这里选三个视角分别说一下。
第一个视角是驾驶舱里控制飞机的机长刘传建。
刘传建的前身是在部队里轰炸机的,在改到民航之前,这条航线他已经飞了100多次。
暗示着刘传建的资深,以及作为军人所具备的冷静、责任和勇气,也为后面选择在西藏高原上空盘旋做铺垫。
另外,驾驶舱里混得比较差的就是欧豪,就差从挡风玻璃飞出去了。
电影这么安排,我觉得也是有寓意的,作为飞机的驾驶员,是一点也马虎不得,当你觉得没问题的时候问题就一定会来找你。
这不,欧豪之前的浮夸立马被打脸,这也为引出作为一名好机长所要具备的素质,专业、细致、职责!
第二个视角是乘客舱里的乘务员和乘客。
作为同一班飞机的工作人员,机长副驾驶等控制的是飞机,而乘务员调控的是乘客,两者都很重要。
作为乘务人员,必须要训练有素,服务周到,专业!作为乘客,应该要尽可能配合乘务人员的工作,她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你们的安全,不要试图去挑战他们的专业,这样子只会造成更多坏的影响和结果。
电影关于这一点也特意安排了一个场景,在飞机无法飞入云雷层,盘旋在西藏高原上空时,有乘客起哄,为什么在兜圈?
这下子引爆所有乘客的恐慌,甚至有的乘客推着小车冲向乘务人员。
在飞机上,乘务人员所说的话就是权威,就是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不信任、起哄、引爆恐慌就是在添堵,就是在拿大家的生命开玩笑。
第三个视角是各地区的塔台调配,飞机的流量控制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各方的配合。
在得知航班出事后,所有相关地区的塔台都在密切关注,密切联系,大家都在调配资源给3U8633航班腾出空间。
在这里,我看到有几个点特别好。
一个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区的塔台都把这次事故航班的优先级放到最高。
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全社会所有的力量都会密切关注,并把调配资源的优先级放到最高,毕竟生命大于一切,我们要敬畏生命。
另一个是大国力量,每个地区都有完善的调配系统,并且相互之间能够密切配合,这本身就是一件庞大的组织工程。
看到显示器上密密麻麻的飞行航线,你就可以想象在我们头顶上是怎么样的飞机流量,是多么庞大复杂的系统在支撑和运作,所以要遵纪守法。可能你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会影响到别人整个系统甚至很多人的出行时间,要敬畏规章!
最后,向所有工作在一线的,民航机组人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