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是一部获得了奥斯卡的新闻题材的电影,没有过度的渲染以及刻意凸显的戏剧性情节,镜头随着报社小组以逐层递挖的形式一步一步把一件涉及整个宗教群体的亵童内幕曝光出来。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新闻本身对宗教人士的冲击甚至可以动摇他们最根本的信念,这则新闻也获得了普利策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站在一个非宗教人士的角度,我从这部电影里所关注到的是更加现实一点的问题,整个社会其实对这些亵童神父们其实是有所感知的,但是他们都选择了三缄其口,在宗教里会有这样的现象,在社会里可能更多。这是为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跟着记者们的脚步,展现在镜头面前的相关利益群体,除了显而易见的恼怒和抗拒之外,还有几处细节其实更引人深思。在记者和受害者组织的负责人进行访谈时,记者见到这么多资料时非常惊讶,但负责人说这些资料早在上个世纪就寄给你们过;在记者们找到亵童神父的代理律师时,律师一开始极其不配合,临到最后却告诉记者他早就给过他们名单;最后聚焦组组长去找某领导签字,某领导说现在才来往我头上扣屎盆子,早干嘛去了?组长哑口无言。这个新闻其实在很久之前报社就收到过相关信息,但从来没有人注意到过,或者说从来没人关心过。媒体的忽视也间接促进了受害者的沉默和社会的沉默。但这就能说媒体不负责任吗?也不尽然,电影里在起始部分就通过聚焦小组组长告诉观众他们每跟进一个新闻就要花好几个月。只是这个新闻在一开始的时候真的太小了,小到他们都无法注意,更不要说报社的读者能不能够注意了。记者们本身是在完成工作,而工作就需要效率,需要结果,一则小新闻和突发的轰动性事件相比起来,确实太微不足道了。从另一方面来讲,记者们同样身处于这样一个封闭而盲目的社会环境里,要让他们注意到这则小新闻里的异常也的确不如从外地调来的“局外人”轻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情节就是“浩克”大叔在手握劳拉的渎职信件又不能马上曝光时的暴怒,那是成千上万个被亵渎的孩子啊,在人们信仰的圣地里发生这种事,谁会不愤怒?可是社会的普遍沉默又是那么残忍而真实。
群体是一个极具感染性的结构,多数派可以吞噬少数派那点可怜的呼喊,哪怕呼喊留下的是血淋淋的痕迹,尤其是群体本身的从众性质,会使得在一个封闭群体里权威即正义,从众导致人们盲目。电影里有一个片段:女记者去采访一名亵童的老神父时,惊讶地发现老神父对自己的行为无比坦然,在他的眼里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自己也曾受到过强奸。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个老神父幼小的时候,宗教体系里的群众已经对亵童行为变得十分盲目了,而这个环境又对这个老神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同样的,群众本身的力量也无比强大,它甚至可以和整个权利体系对抗,哪怕这个体系本身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在聚焦小组深挖整个新闻的过程中,他们受到的阻力不仅来自大权在握的利益相关集体,也同样来自社会、来自群众,但是记者小组尤其可贵的职业精神带给了无数受害者以希望。他们为群众发声,也鼓舞着群众为自己发声。电影结尾办公室此起彼伏的热线,就是他们的新闻报道所激起的群众的心声。
媒体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媒体的责任也远比我们以为的要重要,它能让少数成为多数,让弱势成为强势,这是整个社会赋予它们的最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