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全剧非VIP结束半个月了,终于提笔。

写在前面的杂思:

一开始接触盗笔这个IP并随后爆发巨大热情的人,本质上是怀有孩童般的、对这个世界充满未知的好奇和探寻的人。这个IP的脱颖而出,除了源于鬼吹灯系列的玄学杂学的诡异神奇,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天马行空的脑洞引领着读者共同构建的解谜之旅,以及逐渐丰满完善的人物之间令人唏嘘与迷醉的羁绊。基于网络连载与传统创作不同的特性,整个盗笔本传可以说是互动创造的一个奇幻世界,推动作者不得不往"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方向推进,推动读者不断在共情中塑造书中人物的集体印象,以至于当最后书中人物的人生轨迹被大致记录完整之后,于作者和读者而言,他们都被赋予了独立的生命意识存在于盗笔世界之中,很难再被后来的单纯的作者意识左右。

于是,在这一系列的改编影视化之前,私以为所有主创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立足于共情再谈衍生。复刻剧情和事件经过相对来说容易得多,要让人物立住、人物之间的情感牵绊得以呈现才是盗笔系列影视化成功的关键。

回顾《盗墓笔记》数版影视衍生剧,为何只有《终极笔记》的改编获得认可?除了还原呈现原著中的剧情台词、大部分场景的可观性,更重要的就是主创们从两个视角对人物的共情力的呈现,一是基于人物本身的自我解读,二是读者或者观众基于人物经历的感同身受。就以塑造最成功的肖瓶简单聊聊。

在这么多版衍生剧里, 印象中大多是对张起灵的手有短暂的双指探洞能力的呈现,(印象深刻的是杨洋版抠墙砖),在其他情节中对于这双张起灵标志性的手并没有过多呈现。但是终极剧组则不同,细致到手部特写、生活细节处处都有细节展现,这令人无法忽视的存在感在表相上就建立起了一个初始直观的人物形象,如同书中一般。

...

...

...

...

在人物的整体呈现上,感谢演员肖宇梁对原著人物的人生经历的完整了解,以及自身敏锐的情感共通能力,最后在全剧组的共同理解下于荧幕上呈现出一个行为逻辑和情感逻辑都是对的张起灵。其实通观全剧,你会发现所有人物,不管主角还是配角,不管是全面侧面还是片面,所有人物都是合乎书中经历的逻辑性呈现,这才使得整体观感渐入佳境,甚至使得很多观众抛却一开始的形象差异化感知而最终接受认可。

在其他版本里, 张起灵是强大的神一般的存在,是主角团如有天助的外挂。而终极笔记里的张起灵,是经历过普通人不可想象的传奇经历后对整个世界疏离的漠然,是在不断发生的失忆与寻找中对人生的麻木,是在身边鲜活的人性世界里逐渐获取温情的感知并主动融入的张起灵。

...

...

很多人因为作者说"张起灵是人间见不到的绝色"和历版影视化印象,认为张起灵外在形象就应该是帅气逼人、气场强大地令人无法直视。于是,2015版里有了颜值最高、B格最强的张起灵,直至今天依然很多人认为这才是符合他们认知的张起灵。但实际上呢?对于张家这样一个绵延日久、隐藏于真实社会中的绝世家族,它的人间行走会打眼地走在人群中就鹤立鸡群吗?又比如,有人认为张起灵的外貌气质上应该一看就有张家族长的气势。拜托,小哥不过是一个在襁褓中就被强推上去的圣婴,你家小孩那么大能看出所谓族长的气势?他从尸山血海中杀出得到了族长信物,凭借的不是一眼看去的凌厉,而是在生死关锤炼中爆发的求生。

...

丢在人群中难以被察觉, 但穿上西装就打眼得要命, 这才是张起灵。

...

...

穿上衣服就纤长消瘦,脱了衣服你才知道他肌肉密度高的吓人,这才是张起灵。

...

...

又有人说终极版张起灵在战斗时神情过于凌厉,他应该强大得藐视和漠视一切敌人。

对于以上,我只想说, 那是你认知中的张起灵, 不是基于书中人生经历下的张起灵。

于是,在剧版《终极笔记》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强大而不自知、淡漠隐忍而不自知、内心柔软也不自知的张起灵,演员理性地感知这个人物并克制而感性地把他呈现出来,这才是获得大多数观众认可这一人物的原因。

...
张起灵体质特殊,血液尤甚,但是一旦有伤口、较于常人也更难愈合,于是当他意识到这里是"我的终点",当他受重伤后他的神情,于己于他,这短暂的内心变化从眼神得以一窥。

...
再次寻找张家古楼,当找到直觉中的入口,张起灵的神情从沉重、坚决到柔软、坦然

悲剧的人物内核和感性敏锐细致的呈现, 再加上强大的身手带来的buff,于是, 这一版张起灵,从内到外, 都鲜活了起来。

这份共情最终感染到了观众,让观众在遥不可及中却又清晰地触及。

人物立住了,才能让人相信, 那个世界,可能真的存在!

《终极笔记》主创全员哥粉实锤。(坏笑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