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阵子为了学习英语,我就去看了一些英文电影;虽然英文学的不咋样,剧倒是真看了不少,哈哈哈。今天,我想要分享一部比较小众的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豆瓣评分高达9.1。

起初,我以为是一部轻松、愉悦的讲述孩子之间友情的影片,但是看完之后,心情却是有点点沉重。(温馨提示:如果你最近心情不好,还是先不要看了,找部喜剧缓缓。)
01
清澈的眼眸,掩藏的罪恶
整部电影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用那些战争片惯用的赤裸血腥的镜头。没有痛苦扭动的肢体,没有淋漓的鲜血,没有横尸满目,没有不堪入目的种种视觉冲击。

而是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讲述了二战中德国集中营中的情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以绝对平静的方式挖掘人们的人性,极端诠释着纳粹的残忍无情。

在8岁的主人公布鲁诺眼中,犹太人身上穿的囚服是“条纹睡衣”,“睡衣”上的编号是他们在玩游戏,他们所待的集中营是一个“农场”,“农场”外的电网不过是为了防止动物跑出,“农场”总是冒出难闻气味的黑烟是因为在烧垃圾。


当了解到帕维尔放弃医生职业来到他家厨房削土豆,什穆尔的爸爸放弃钟表匠工作去补鞋子时,他觉着这是大人们没有毅力。
甚至在他看来,身为军官的父亲的工作就是“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老师教导他“所有犹太人都是魔鬼”,姐姐抛弃了曾经喜爱的布娃娃,房间贴满了希特勒的海报,讨厌犹太人,被洗脑成为一个纳粹主义者。


布鲁诺依旧相信着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是恶魔,这些都没有影响他继续和犹太小男孩什穆尔成为好朋友。


母亲渐渐发现了集中营是屠杀工厂的真相,开始崩溃,决定带着孩子离开这个压抑的地方。此时,布鲁诺已经不舍得离开这里,不舍得离开什穆尔。
当什穆尔告诉布鲁诺自己的父亲失踪了三天时,布鲁诺决定利用最后的时间帮他一起找父亲,于是也穿上了一件“条纹睡衣”,从铁丝网下爬进集中营。

一到营地他们就被德军带到了毒气室,开始他们只是以为洗个澡而已,紧接着天窗打开,德军向里面注入了毒气,两个孩子完全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他们只能用力地抓紧朋友的手......


当布鲁诺的父母,发现布鲁诺不见了之后,找到营地时,毒气室里已经没有了喧嚣,又安静了下来。

滂沱大雨下,抱着布鲁诺的小衣服撕心裂肺痛哭的妈妈,和对着天空绝望狂吼的爸爸。可能在那一刻,他才意识到他此刻所承受的生不如死的悲痛,是千千万万的犹太人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的,而这罪恶悲剧的执行者,就是他自己。

在此之前,对于布鲁诺的爸爸,一群人的死,只不过是个数字。对于我们,二战中犹太人的残酷处境,也不过是段不忍直视的遥远的历史。

肃穆凄清的钢琴配乐响起,画面缓缓定格在毒气室的密封门和门口一排排垂挂着的条纹睡衣上。
在结尾弹幕中,总有人在说这个犹太男孩是故意把布鲁诺引到集中营里的,我觉得这种想法真的是有些邪恶。布鲁诺的父母在隐藏真相保护着孩子,同样什穆尔的父母也在保护着孩子,告诉他那些黑烟是在烧旧衣服。何必总是以一个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一个小孩子?
02
珍惜当下,感恩拥有
“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去年,微博上有过一条关于#听到爆炸就笑女童#的热搜。视频中,叙利亚的一位父亲为了让女儿免受战争带来的恐惧,便告诉他每当有爆炸声响起,就应该按照“游戏规则”哈哈大笑。这种教女儿用“笑声”对抗轰炸的做法,催泪的同时(哎,年纪大了,见不得这种场面),也带给人更多的思考。
听到爆炸就笑的女童一家定居土耳其_腾讯视频
很难去想象,在这个时代,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依旧有层出不穷的武装袭击、暴力冲突,远东地区战火不断,极端分子四处破坏......
有人说:“不是我们生在了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了和平的国度”。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维和部队方队首次亮相。在联合国7个维和任务区,2500多名中国军人守护在最危险的地方,还有8000名维和待命官兵随时听令出征。先后有13名维和勇士牺牲在异国他乡,中国军人用生命和热血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
所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有时会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庆幸自己生长在和平的中国大地上。我可以接受着九年义务教育,可以享受着社会主义带来的各种福利,至少是可以肆无忌惮地奔跑在草坪上放着风筝。
愿孩子们的世界依然充满童话!
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小小福利
进入公众号,回复“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即可领取免费观影资格,
只有5个名额,先到先得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