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皮克斯制作了全球首部完全采用三维电脑动画技术制作的动画长篇电影《玩具总动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虫虫危机》、《怪物电力公司》、《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在不断刷新着皮克斯动画电影自身成就的同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

...

皮克斯动画电影为何能够如此获得观众热捧的同时取得票房口碑双收呢?

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不得不提的是,皮克斯从第一部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中就闪现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

追寻自我与成长之路:《玩具总动员》系列

在《玩具总动员1》中,故事的主角是两个普通而又充满个性的玩具:胡迪警长和巴斯光年,他们一个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宇宙,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玩具;一个则因为巴斯光年到来而充满了落寞与嫉妒。电影的历险就在胡迪警长将巴斯光年推出窗外的那一瞬间展开了。

...

与其说电影中的胡迪是出去寻找巴斯光年,不如说他是在寻找自己丢失了的真我。而巴斯光年与其说他是迷失在了外面的世界,不如说他是迷失了内心的方向。两个鲜明而生动的人物,都在无形之中引导着观众去思考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问题――我究竟是谁?我又能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

在电影的结尾,当巴斯光年和胡迪警长勇敢而执着地向着回家的方向前进,当巴斯光年背插火箭、拉着胡迪警长展翅翱翔,当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最终以一个欢乐圆满的圣诞之夜结束,银幕前的观众似乎也若有所思地获得了成长的收获。

...

以今天的技术水平来看,虽然电影在当时具有着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和技术性,但是时过境迁,今天电影中的许多画面已然略显粗糙,可这并不影响《玩具总动员》在剧情和情节上的经典。

在《玩具总动员》大获成功之后,皮克斯紧锣密鼓地打造了又一部续集《玩具总动员2》。在好莱坞电影续作多是狗尾续貂,普遍不看好续集电影开发的时代里,《玩具总动员2》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票房神话。

...

两部《玩具总动员》,同样是关于寻找丢失玩具的故事剧情,却走出了不一样的情感内涵,第一部是追寻自我,我是谁?第二部则是为何而生?为何而活?

胡迪警长最终在博物馆展览受人保护,还是回到安迪家中做个普普通通的玩具?选择了后者。

...

如果一个玩具,没有了自己的主人,不能够陪伴一个孩子快乐的成长,而只是被放在玻璃橱中默默无闻的进行展示,那么玩具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对现实的折射也颇为巧妙,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该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又该如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其不断为孩子的未来而各种担忧,不如切切实实地活在当下,陪伴他一同快乐成长!

...

时隔九年之后,在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的第二年,期盼已久的《玩具总动员3》这个关于玩具故事的结尾(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迪爸爸为了赚钱,什么完结的电影都能接着出)最终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延续第二部的主题,在玩具不断的历险与成长之中,安迪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长大了,编剧并没有把这个电影系列中曾经赋予了玩具以灵魂归属的孩童描摹成尚且懵懂的小孩,也不是已然世故的成年人,而是如同现实世界中无数一面成长、一面回头的年轻人一样,成为了一个拽着青春的尾巴不放的人。

已经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孩子,却还是被家里人当孩子看;有近乎完整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却对这个社会无知懵懂,至多有那么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如同管中窥豹见到的那一个斑点;在兜兜转转中开始为自己将来做打算,却偶尔还会多愁善感一下。

...

...

玩具们在伴随着小主人安迪的成长之中,时光更迭、花开花落,他们与孩子间的情感,随时间推移而愈发深刻。

他们明白,终有一天,那个曾经年幼无知的孩子会不再需要他们的陪伴,但他们懂得尽力珍惜与孩子们度过的时光。活在当下,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这是他们的义务与使命,也成了他们最终的归宿。

...

电影结尾,当安迪将满满一盒玩具交给小女孩,与其说他传承的是这些玩具,不如说他传承的是对青春岁月的忆念和深情,谁的青春不曾没有过激情与欢笑,然而当岁月的轮廓在日月如梭中愈加庞大,才会发觉自己已然渐行渐远。

...

第二部那一句“I can't stop Andy from growing up,but I wouldn't miss it for the world。”(我不能阻止安迪去长大,但即使给我全世界,我也不愿意错过它。)成为了胡迪警长和所有玩具对安迪最好的告别。成长,伴随着《玩具总动员》系列的开始与结尾,成为了电影系列最深沉的主题。

扮相狰狞的背后是现实的残酷:《怪物电力公司》系列

怪物们靠着收集人们的尖叫来收集能量,而为了满足电力公司老板的需求,为了达到越发吓人的效果,怪物们一个比一个卖力,不断压榨和生产着能量。这个故事是不是像极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整天疲于奔命、以致过劳死的现代都市人。

...

他们每天都在三点一线、毫无保留的拼命工作中度过,却和开头的毛怪一样从未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意义所在,直到一个小女孩的笑声,点燃了他内心对未来希望的憧憬和对重寻梦想的激情。

...

每个人都有重新选择的权利,而每一个怪物也是,这些带着人性色彩的骇人怪物最终选择了以笑声来打动和收集能量,而不是以狰狞面容来收集尖叫。同样,在人生的路上,每一个人都不应该为了脚下的六便士,而忽略了自己曾经仰望星空的夜晚……

关于家庭和女权:《超人总动员》系列

在《超人总动员》中,相比传统好莱坞电影对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的塑造,《超人总动员》走出了不一样的英雄味道,在系列第一部便借着超级英雄的题材探讨了以前从来没有人在动画电影中讨论过的“中年危机”与“回归家庭”等现实问题。

...

从第一部开头,超能先生变为混迹于职场饱受欺凌的中年邋遢大叔到后面的戏剧性转折,我们可以敏锐地觉察到电影对现实生活中身处中年危机无法自拔的职场男性的影射,同时也把现实中所需要面对的抉择完整的展露在主人公面前:是要就此沉寂?还是重整旗鼓?

...

而在续集中,对女权主义的探讨成为了电影的一大看点和值得回味之处,对现代社会职场女性不易的描摹,对在传统男权主义影响下对家务毫不在行的超能先生看家情景展现,在让人啼笑皆非的过程中,也能引发深思。在外工作和守护家庭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故事内涵在无形中被传达给了银幕前的观众们。

...

同时,《超人总动员》还是好莱坞超级英雄题材电影中较早对超级英雄存在造成社会困扰进行现实讨论的电影,远远早于《守望者》电影的上映。它抛出这样几个命题:超级英雄的存在对于社会而言,究竟是好是坏?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代价我们又是否能够承受?超能力者是该作为英雄出现在世人面前还是应该像平常人一样生活?

...

和《美国队长3内战》的故事情节有着惊人相似的是,相比电影第一部对超级英雄身份认同浅尝即止的讨论,电影续集对超级英雄的讨论愈加深入:当判定超级英雄非法的法律被制定出来,超能先生和超能女士代表了两个对立面,通过法律去改变法律?还是彻底不遵守明显错误的法律?

可以说,《超人总动员》系列无论是在故事剧情,还是在人物打磨上,都称得上是皮克斯的良心之作!

残缺的绝美与亲情的至深、环保压力:《海底总动员》系列

在《海底总动员》系列中,关于环保与物种保护的问题始终作为一条重要的线索或明或暗的交插贯穿于电影故事之中。

从系列第一部开始,小丑鱼的家乡受到人类潜水员的侵犯与拍照,以尼莫为代表渴望海洋的鱼类被囚禁于人类的鱼缸之中任人观赏。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其实无形之中是作为反派角色存在于电影之中的,而创作者们所想表达的,是人类不应该以自身意志作为其他其他物种何去何从的标准。

...

而到了系列第二部电影,从风景迷人的大堡礁到深受污染的加利福尼亚海岸,无形中海洋生物环境有了巨大的差异和对比。

而所谓的海洋生物保护所,却是把鱼类置于人类的观赏之中,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这样的设定显然是有深意的。当影片中,被囚禁于鱼缸中各种鱼类要随货车运往另一个海洋馆时,在多莉与乌鱼的共同努力之下,鱼类实现了自我救赎,此时海洋保护所的广播口号响起,更加凸现出人类处于生物链顶端对其他物种的肆意妄为。使电影的环保主题高度更加升华。

...

在《海底总动员》系列电影中还涉及了亲情、追寻自我、友谊、成长等一系列主题。而其中和环保一样极具现实主义的主题莫过于电影中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在第一部多莉这个明显带有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症状的人物,在小丑鱼爸爸莫林的帮助之下,逐渐走出了封闭的自我,勇敢的面对自己不完美的现实。

...

而在《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了》中,电影把故事中的更大篇幅留给了这些带着各种缺陷,却依旧得继续勇敢生活的动物们。

无论是主角多莉,配角章鱼汉克,或者作为配角的鲸鲨命运,白鲸贝利,海狮杰拉尔德,以及那只帮助马林尼莫父子的海鸟,在它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与遗憾,轻者不过是身体上的缺陷,重的却是患有遗忘症、智力缺陷……

...

影片中,既体现出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比如受同伴欺负,很难和同类一样在浩瀚的海洋之中过上属于自己的正常生活。

然而在“大逆之境”面前,电影没有表现出他们就此放弃,自怨自艾的不堪。而是另辟蹊径、不遗余力地展现它们善良而可爱的一面,表现他们勇敢面对自己人生时的坚强,尤其是以主角多莉这个有着短时记忆丧失症的角色。

...

她象征着无数特殊群体人士,体现着身为一名特殊群体人士内心的挣扎痛苦与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庭、对美好事物,对于爱情、家庭、幸福与友谊的渴望与追求。

可以说,《海底总动员》系列电影,展现了皮克斯超凡脱俗的人文精神和博爱理念,这可以称得上是它的一大成功之处了。

...

通过电影中的情节,皮克斯无形之中也把关爱弱势群体,感悟生活真善美的信念播种在了一个个小小观众们的内心深处。

...

有一天,某一粒种子也许就会发芽,不断茁壮成长,伸展出自己布满树叶的枝桠,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片充满善意的庇护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