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电影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类型,不论亲情、友情或爱情的任何主题,观看时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须要相信。

                                                     


有的电影是负责烧脑的,像《盗梦空间》,任你在导演布下的迷宫里肆意穿行,不把你的脑洞烧透誓不罢休;有的电影是负责科普的,像《失控的陪审团》和《费城故事》,通过大段的内容描述或是剧情推进让你大致的了解“陪审团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有的电影则啥也不负责,敞亮的让你温情一把,不能说是骗取眼泪,只是好心的导演希望借此很纯粹的给处在情绪低落的观众带去一些治愈,给情绪平稳的观众带去一些温暖。就像本片

一开端的几副画面就已经简明扼要的透露出了主题———温情。几只刚出身的小狗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它们嬉戏玩耍着,借由将小狗主角拟人化的方式很自然的通过狗狗之口提出了影片的中心问题。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哇噢,这么有哲理的问题确定是要这么草率的就提了出来吗?


在我看来这是蛮聪明的一个亮点。首先不把影片的要义故作玄虚,而是开诚布公,并且这么轻松奇妙的氛围下很容易就可以将观众们带进到后面的故事里,其次便是利用观众的好奇心  “那在今后狗狗又是经历了什么悟出这些道理的呢?”  。相信生活中的人们已经听过了无数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你又是否听过小狗给你讲的道理?


道理还是那些道理,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换了一个思路、换了一张嘴,兴许就会带来新的可能性。

可能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影片开头画面中的狗狗们活蹦乱跳体验着“及时行乐”时,下一幕马上就戛然而止了。小狗主角贝利被一个套网套住了,于是故事开始。

...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句台词的设定是我本人特别喜欢的。)

大马路上,一只小狗被遗弃在了车里,口渴难耐的趴在车子后座眼巴巴的望着窗外的蓝天……这时被路过的小男孩发现并抱回了家中。一切都略显刻意了些,或许会被人诟病“太假了” “像是被安排好” 但依然是那句话: 你必须要相信它。

相信,是你观赏影片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像是去看一场大型的魔术表演,如果所有的观众都怀揣着“揭秘”的心思,那么就更像是一场科普活动而非 表演 了。或许影片中的合理性和魔术中的手法对于我们都很重要,但此时的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取舍,是希望沉浸在艺术带给我们的乐趣中?还是去探寻现实所留给我们的奥秘?倘若你和我一样,也只是一个像心无旁骛观赏的看客,那么我给到的建议是  把心交给故事,让故事带领着你,沉浸于当下 。

影片大致用了半部片的时间来描述小狗贝利和男主角伊森从相识到相互陪伴成长的故事。作为家里的新成员,伊森开始教给贝利一些像是转圈,捡橄榄球的训练项目,这些训练既作为了他们之间友谊的纽带也将作为影片预埋的伏笔。而贝利则给小伊森的童年增添了不少的欢声笑语,成为了小主角儿时最不可或缺的玩伴。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欢乐自然也会有悲伤。小狗贝利表现更多的是在伊森成长经历中的一种陪伴,不论是当伊森的脚受伤的时候,伊森谈着恋爱的时候或者是伊森的家庭因为父亲的酗酒逐渐支离破碎的时候。

它不会说话,但导演似乎又赋予了它一种可以理解人心的本领,让人们的情绪跟随伊森此起彼伏的同时,也好像对贝利慢慢开始有了点同情和关怀。

我们的心不仅跟着小男孩一起体验着悲欢离合,另一方面,当画面切换之后又仿佛是我们养了一条名叫贝利的小狗,镜头对准贝利的时候其实也是我们和伊森角色(身份)互换的时候。

导演很善于灵活的运用镜头,适时的将作为观众的我们带入带出。体验着不一样的视角,又通过贝利时不时的话外音使我们更能身临其境的被拉进故事情节。

...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贝利即将逝去的镜头,也许是因为相思上了大学的伊森也许是因为上了年纪,作为小狗终将走到了这一幕,也是此时此刻贝利在这一生收获到的体验。陪伴,才是最温暖的表白和爱的奉献。

贝利的离世并不是结局,这也成为本片没有落入俗套影片很大的一个原因,这时正是上演反转的好时机。


通过一连串梦幻的穿梭,贝利居然像是睡了一觉般的“醒”了过来,但这一次,好像有一点不太一样了……


...

...

...

是的,导演用上了“穿越”(投胎)的手法,三五句贝利的画外音又让观众们重新回到了故事主线上来了,并且重新给予了期待。

“发生了什么?”

“此时的伊森在哪里?”

“好吧,那贝利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看似是一个故事的断层,但是运用了新手法之后使得故事不仅可以继续发展下去还给到了观众一个全新的观影体验,给故事一个更加深层次或者说更多元化的剧情走向。


...

图片发自简书App

...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一世的贝利作为了警犬,最后时刻为了它的主人挡下了一颗子弹,英勇牺牲。其实这二篇的故事虽然看似简短,但更重要的是刻画出了“贝利”逐渐变得更“通人性”了。

和新主人的结识到最后新主人阿sir愿意让它上到床上睡,中间这一节其实不仅是讲述新主人对“贝利”的不断认识与接受,其实也是双向描绘出了“贝利”开始越来越懂得人心了。甚至可以通过嗅觉,就感知到对方的生活状态,这也正是之后导演为什么可以借着“贝利之口”说出了孤独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同样潜移默化的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接着是第三世,变成了一只没有尾巴可以咬的小型犬。

它陪伴着它的女主人再一次品尝着孤独的味道,也许相依为命正是他们的归宿。实际上这也是导演通过了不断的铺垫,为了之后的重复之际唤醒观众们的最大的内心感触。



来到了又一世以后的贝利,其实也是最可怜的一世了。

...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回是和一条陪伴他的锁链相依为命了。看遍了房子后院的春夏秋冬,这让它更加思念之前的主人们,那些对他百般疼爱的主人。

或者说,这一世的贝利更贴近我们生活中看见到的狗狗。在路人的眼里不太惹人注意,在家中的地位取决于主人的心情,是否能过完愉快的一生则是要靠上天的眷顾。这里的贝利其实也隐喻了我们的生活: 大部分时候不受人待见,渺小得可有可无。

铺垫,依然是铺垫。

欲扬先抑的手法。为的就是接下来出现在人们眼前那备受感动和令人鼓舞的“大团圆”了。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一次,终于“投胎”来到了伊森家的附近了。即使样貌全无,但凭借着嗅觉也依然可以感知到这一切。毕竟嗅觉是和记忆相连接的感官。

可能是伊森对小狗的爱恋,也可能是惺惺相惜,它们又一次走到了一起。


...

图片发自简书App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的,小狗们快乐的条件有时真的就是这么简单:换到了熟悉的副驾驶座。)

作为人类,我们真的不该向它们索取太多。更不该把莫须有的坏情绪发泄到它们身上。

那是小狗们不该承受的。


于是,经过一段奇妙的缘分后,故事继续推进着,所有的经历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

图片发自简书App

聪明的贝利开始了“借花献佛”。它找寻到了伊森以后又通过“熟悉的味道”锁定了伊森曾经的恋人。于是一顿操作之下,成功的人让这位女士想起了伊森,想起了他们过完的点点滴滴。

贝利仿佛是一道桥梁,搭建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又或许每一条小狗都是一道桥梁,不仅建立起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还促进了人类与人类之间微妙的联系。


一条狗的使命也许就是通过它们与我们的相处,唤起我们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心。更像是暖暖的阳光,在我们低落,失望之际奔向我们,温暖了迷茫的心灵。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故事,就这样又拼接上了。

看似本该俗套的剧情落在编剧和导演的手中后,赋予了新的生命。“穿越转世”的切换手法正是避免落入俗气的致胜法宝,否则一部充满标准的美国观念正确和温情满满的剧情片还不足以如此打动人心。

...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至于结局,那确实是一个我看了片头就能够直接跳跃联想到的结局,但即使这样,不得不说当片尾真的慢慢来临的时候,我还是有受到一些情绪上的感触。

比较一整篇的剧情铺垫为的就是最后结尾的那一刻,温情溢出的那一刻。

那,或许也是本片最好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