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真是糟糕透了,张涵予也是没辙。特别是到最后,一言不合就唱歌,实在是尴尬透顶。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不得不拿来和《萨利机长》做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或者,导演可以换个名字,比如《紧急迫降》什么的,或许会好点。
说回故事本身,高空遇险这回事儿,无论原因如何、过程如何,能将乘客安全带回,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但是电影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黑了一下同期上映的《攀登者》,吴京也没想到会躺枪吧。
为此,还特意重温了一下高中的物理知识。
当时的8633,飞行高度7800,时速280,是不是真实不知道,反正电影里头是这么讲的,在这个高度下,温度是多少?不服的可以去查一查,再加上当时飞机的时速,吴京是无法想象的,张译更加无法想象,自己也就登了个山,半个脚掌没了。
人家张涵予,穿了个衬衫,一点事儿没有。
由此可以推断,事发的过程时间应该很短,电影颇有拖沓的嫌疑。
当然,这些都是胡乱揣测,只是有一点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演员一个个连演技都不要了呢(那些本来就没有的就除外吧)?

机组成员,是知道这次航班要出事吗?事前竟然还煞有其事的统计一下党员数。
如果,每次航班都要统计一下,那乘务长是多没记性啊,就这几个人,手指就够了吧。
又或者,这就成了一次例行公事,看袁泉的表情,倒是有几分这个意思。

再看看空管,各个层次的,表情几乎一样。
凝重四连。

那些没什么存在感的,瞪眼三连。
不过,这个好像也挑剔不起来,人家本来就不是演技派。

好好的一场电影,变成了各种pose,真是失望透顶。
不过,最后还是被这位平民老大爷圈了一波回忆杀。这是电影唯一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