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格莉之夏Sangailėsvasara(2015)的劇情介紹
2015聖丹斯世界劇情片單元最佳導演獎。17歲的少女珊葛莉夢想有天能開飛機,但卻受限于膽怯而内向的個性,還有懼高症。然而當珊葛莉遇上大膽、自由、自我主張的奧絲特,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珊葛莉最後鼓起勇氣登上飛機,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若即若離的關係。全片展現立陶宛的優美風光,藉由詩意的影像叙事,捕捉少女青澀的美感以及追求夢想的年輕力量。
桑格莉之夏Sangailėsvasara(2015)的影評
和立陶宛風景一樣美的,還有少女的身體
《桑格莉之夏》。7分。阿蘭迪·卡瓦特編劇、導演,尤利娅·斯特波娜妮特、艾斯特·蒂奇主演作品。雖然它被歸類為女同片,但實際上女性之愛在本片中也隻是導演想表達的一部分。在女性的視角下,故事如同鏡頭一樣,緩慢、優雅、不熱烈,甚至還很漫長。 ...
安靜的鏡頭語言,每個畫面都很飽滿,美得像不真實的泡泡。兩個妹子各種粉紅,不經意就夏了夏天。這輩子估計是沒機會了,下輩子一定要做拉拉~!
病态女主撿了個人又好又有才寬容體貼美貌的女票不珍惜還瞎矯情的青春文藝小清新片兒
美美美,然而故事沒有靈魂,就當人物特寫PPT看好了
表面小清新格局下,導演其實在把電影帶向最本能也最野心的一種欲望——拟态我們的知覺。這是一部關乎身體的電影,它不隻是在講述一個克服恐高不适故事,而是在用鏡頭傳遞這種微妙感官,鏡頭最輕微抖動都在試圖與女主角乃至觀衆達成一種顫動,它經由最細膩肌膚之親而打開了身體自由可能性
第一次感覺到景色美得喧賓奪主了,看完後馬上訂了去立陶宛的機票
不算女同愛情故事,是一個少女面對自我的過程,直面對同性愛欲的嘗試,這種嘗試就像女孩直面恐高一樣,用直面戰勝自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追求新的夢想。與愛情無關,愛情在這裡是一種推動力,疏遠的親情所不能給的力量,是美好的成長,是一種年輕的心态和一種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