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2020)的劇情介紹
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選進北京市郊一個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隊,跟着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少年馬虎以“刺頭”狀态闖進了基地,天天打架幹仗;而“元老球員”小雙心思細膩敏感,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确定。不同家庭背景和心性習慣的少年在一起訓練、生活,一支棒球棍,把他們帶進無盡的沖突和歡樂,也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與夢想。幾個月後,他們将飛往美國,代表中國登上世界少棒的頂級賽場,但基地的球場和宿舍卻面臨拆遷……少年們能否逆風揮棒,叫闆自己的命運?
棒!少年(2020)的影評
MLB的“新跨界”:娛樂蓄勢,棒球破圈
“2020年,體育賽事遇到了很多的挑戰,但也給大家帶來不少新的生存機會。”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祁冬,在懶熊體育嘉年華圓桌論壇如此說道。而他所說的“新機會”,指向了體育與娛樂的跨界融合。當下,體育娛樂化發展的脈 ...
2022年湖北編導統考影片!
我也不知道為啥會選取我看過的片子,反正特别激動!首先是色彩,椅子門框隊服球衣雨衣都是藍色的,藍色代表憂郁悲傷,這上面直接套,然後綠色在小雙下山時給到的小草,他們訓練時也已綠色為主,再就是教練帶他們放煙花的時候轉瞬即逝的黃光和後面他們 ...
小雙相信美國棒球聯賽是他隻此一次的機會,明明這麼年輕,卻忽然老去。馬虎堅信未來的機會還多着呢,雖然終将老去,卻永遠少年。有人身處巅峰渾然不覺,小雙卻能預見頂點。有人一生困在谷底掙紮,馬虎卻能觸底反彈。棒球讓他們飛上高空觸手繁華,也讓他們甘心平凡親吻地面,讓他們蒼老,也讓他們年輕。
first露天電影。映後采訪導演哭了。馬虎捧着帽子在一旁站的筆直,他說這是棒球隊最起碼的禮貌。
First青年影展看片補記四:
紀錄北京一所私立少年棒球專業學校的生存與訓練,優點是導演及攝制組用一年多的時間,在學校、學生家裡、國内外賽場多處跟拍,細緻、生動地展現了這些為棒球事業頑強奮鬥的孩子們和教職員,特别對兩個十一二歲的小隊員的描寫與刻畫深入、動人。在西甯幾場放映中,感動了社會各層次的觀衆。獲得“最佳紀錄片”、“觀衆最喜愛”獎項獎,實至名歸。
本次影展競賽的紀錄長片七部,據說佳片不少,觀衆反映強烈,可惜隻有一個獎項。紀錄片創作艱難,又沒有故事片那樣的廣泛放映市場,影展應該對他們多做鼓勵。
馬虎緊張地說:“我看了我自己的影片以後覺得我自己變了。”
個人層面,這些孩子除了棒球好像沒有别的出路了。教練無數次威脅馬虎:不好好練就回家去。這種孤注一擲的個人鬥争使人動容。和芝加哥少年隊的殘忍對比又讓這種個人鬥争顯得無力。
外部環境,棒球俱樂部無數次被迫遷徙:城中村改造、宿舍禁止住人、鍋爐不符合環保标準被砸、棒球場改成地産、市郊小學被拆。一些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缺乏了必要的人文關懷。一個政策出台必須要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補償措施。
國家發展得太快,有一些人就被抛下了。那些沒有被鏡頭聚焦的人生又如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