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1940) Confucius/MasterKung

導演:費穆

編劇:費穆

主演:唐槐秋/張翼/司馬英才/裴沖/屠光啟/李景波/苗祝三/徐立/慕容婉兒

語言:漢語普通話

類型:劇情/傳記/曆史/古裝

上映日期:1940-12-19(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96分钟(修复版)/98分钟(DVD版)

孔夫子(1940)的劇情介紹

從1937年11月底上海淪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止,曆
史上稱為「孤島」時期。那時期的上海租界,政治環境極其險惡,張善琨以古裝片《木蘭從軍》(1938)借古喻今,轟動一時,掀起了古裝片的熱潮,但很快就被大量粗制濫造的才子佳人民間故事古裝片所替代了。在孤島影壇的一片混沌中,費穆和民華公司主持人金信民、童振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和巨大的資金去拍攝《孔夫子》,可說是眾醉獨醒,逆流而上。《孔夫子》是民華的創業作,影片沒有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戲劇性,倒處處透露出悲愴的情懷,作品中的孔子身處衰世,先後困於奸亂,絕糧陳蔡,弟子死難,家人凋零,落得孑然一身卻仍與世抗衡,節高氣傲。《孔夫子》絕不是一套討俏的電影,在華語電影大片橫行的今天,費穆在「史」與「劇」之間的思考、對電影美學方面的探索,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孔夫子》雖然攝於上海,卻原來跟香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1938年,金信民、演員張翼和導演費穆等都因走避戰難暫居香港而結緣,《孔夫子》的拍攝念頭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孕育出來的。大半個世紀後,竟又在香港發現了《孔夫子》的硝酸底片,彷佛冥冥中註定。
中國/1940/黑白/35mm/
國語(缺少部份聲本)/中英文字幕/
87分鐘/(另加9分鐘零碎片段)

孔夫子(1940)的短評

  • 易老邪

    民國時期的史詩大片。美工布景服飾造型頗為古樸典雅,且認真嚴謹,遠非當時其它戲曲造型的古裝片可比。周達明的攝影也盡顯肅穆端莊古風大氣。子路、顔回、子貢外形氣質很贊,孔子反倒一般,其餘亂臣賊子過于臉譜醜化,皆不足道。4星半。

  • 謀殺遊戲機

    孤島,借古諷今,可能因此忠義勇猛的子路倒比夫子更立體一點。多着墨突顯人物性格的情節,其他戰亂流離則用引文一筆帶過。印象深的:博弈論英雄,官帽看升遷。片尾孔子逝世後補加了段千秋萬代光輝形象,我居然想起了呼喊與細語...字幕帶人名,聲軌有缺損。@中放,香港資料館第二修複版

  • 張敞

    這該是費穆最好的電影,這也是我心中最好的電影,無論給它多少星都嫌少,它是無價之寶。費穆把“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拍出了“天生仲尼,仁義難行,世道衰微,仲尼如長夜”,整部電影深沉悲怆,樸拙大氣,影像鏡頭處理詩意綿長。孔子立于土台之上,立于宮殿之上,立于陳蔡絕地之上,立于呵氣成冰的困難之上,仍耿耿于仁義當行,十四年周遊列國,感覺一事無成,又逢顔回貧死,子路戰死,隻有孫子子思陪伴,能不令人潸然淚下?太多細節使人難忘,孔子講學、孔子說顔回也有了白發,子路臨死不免冠……張翼面部棱角如三船敏郎,是一個硬漢,他所扮演的子路,被敵人圍困,場面拍出了回腸蕩氣的史詩感。劇本極好,散而不散,是絕佳的“中國”電影該有的氣息。

  • Tom

    一開始很難看進去,赤裸裸地規勸訓誡。但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此,費穆慢慢把觀衆引入一個新的構造出來的曆史時空,觀衆一旦适應便能遊走期間。用文字說明串聯起複雜的人物關系和時空線索,此時文字不在隻承擔默片間幕功能,而與台詞統一同一,共同完成了對孔子一生的書寫。除了古典式攝影,有一個橫向移動鏡頭很獨特,孔子和學徒們被圍困曠野四散席地而坐,竟有溝口健二之神韻

  • 亵渎電影

    以前電影人的創造态度讓人由衷的心生敬畏,唯恐情節和故事有違事實,不夠周到,費穆的劇本看似講孔子的生平事迹,其實講的是仁義大智和儒家思想,影片的服裝造型美工更是精細的頗具考古風範,攝影也是盡顯詩意,和儒家思想的主題猶如工整的對仗。所以說現在的電影人,創造态度就是錯的。★★★★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孔夫子(1940)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