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島BergmanIsland(2021)的劇情介紹
伯格曼島講述了一對美國電影制作人克裡斯(維克·克裡普斯飾)和托尼(蒂姆·羅斯飾)的故事,他們在夏天來到神秘的法羅島。在伯格曼居住和拍攝他最著名作品的這片荒野、驚險的風景中,希望為即将上映的電影找到靈感。随着分開度過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克裡斯對這個島嶼的迷戀開始了,她初戀的紀念品再次浮出水面。現實和虛構之間的界限将逐漸模糊,使這對夫婦更加分離。
伯格曼島BergmanIsland(2021)的影評
想劇透都無劇可透啊~
由A故事的人物講述B故事,講得乏味,且編不下去,于是A故事的人物就進入B故事插一腿,且不論這種人稱切換合不合章法,首先A故事本身就是一張白紙似的風景片,而B故事又是個庸常的男歡女愛,你要說A故事的人物真如人設那樣是個編劇,我覺得連這 ...
法羅島毗鄰瑞典大陸,以作為已故的瑞典電影人英格瑪·伯格曼的故鄉而聲名遠揚。這位備受贊譽的導演從1965年起就生活在田園詩般的波羅的海島上,直到2007年去世。他對法羅島的癡迷使得他在此制作出六部影片,包括《猶在鏡中》、《假面》和《羞 ...
誰來拍個《東極島》,展現下我國年輕導演的疲軟生活
感覺是看了一個四層套娃的故事,女導演米娅·漢森-洛夫和前男友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去法羅島的英格瑪·伯格曼故居寫作。她在寫一個新劇本,劇本中一個女導演和導演丈夫前往法羅島寫作,寫了一個女導演在法羅島遇到了青梅竹馬的前男友,上演了類似于伯格曼的《婚姻生活》的故事。女導演劇本中的女導演,不知道如何給電影收尾,她們不想走伯格曼導演的對待感情的老路,最後選了一個女性化的解題思路,也給了“伯格曼跟六個女人生了九個孩子”這件事一個立場。
實在太meta了:一個導演(Mia Hansen-Løve)拍了一個導演(Vicky Krieps)創作一個關于導演(Mia Wasikowska)的片,但畢竟阿巴斯隻有一個。結合影片一拖再拖拍攝與上映,結尾真的是感覺Løve如同Krieps陷入了不知道該怎麼收尾的瓶頸。關于本片對漢森洛夫/阿薩亞斯關系的影射已經無需贅言,Wasikowska的扮相幾乎就是Hansen-Løve的複刻,影片中反複出現的Robin Williamson的凱爾特音樂,阿薩亞斯之前在《夏日時光》裡也用過。至于影片标題,這片已經不是三句不離伯格曼了,戲中戲之前伯格曼幾乎每一秒鐘都在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影片裡,但真的和伯格曼有什麼關系嗎?好像又并沒有太多關系
3.5,元電影元素和戲中戲的交錯依然難以扭轉這個羸弱劇本的單一性,這樣沒有水花的流水賬,我們已經在MHL失敗的印度之旅中遭遇過。作為一個誠實面對其生活,并在作品中反思、療愈和消化的作者,《伯格曼島》再一次是高度私人的,她甚至并不熱衷于玩弄電影結構,她所能留下最寶貴的東西是兩位女性角色在婚姻和情感中最真實的狀态,而這也正是影片中最打動人那幾個有限的瞬間。
還可以這麼操作的嗎 在Faro上立一個項拍兩部片 不帶這麼過瘾的//看到Mia扮演的戲中戲女主角Amy失落地躺倒在床上,畫面消弭冰消瓦解,随後Vicky飾演的Chris從床上迷糊醒來,已經忍不住打出滿星;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已經開始期待坎皮恩之後第二位獲得金棕榈的女導演。迷影、輕巧、玩笑、反複自诘,夏日裡最後一縷充滿愛戀的柔風,女導演的重重化身都值得大書特書,所以在Fårö拍一部電影是不夠的,一口氣要拍兩部過瘾!
和米娅·漢森-洛夫一樣沉迷于名字遊戲的我非常高興本片中沒有出現米娅·法羅。
評分低得離譜,可我很喜歡。以後一定要找個機會去法羅島上參加“伯格曼周”。觀看時,忍不住一再贊歎島嶼之美,簡樸素雅的建築,幹淨清冷的大海,伯格曼留下的遺迹,再配上豎琴與風笛的配樂,真是想立馬飛過去。
雖然是非常私人的一部戲,但情感卻意外地可以共通,由于并沒有看過幾部伯格曼所以迷影的部分并沒有什麼特别的感覺,但女主面對創作和婚姻的雙重瓶頸,那種潛藏在甯靜之下的焦躁與束縛我個人是很能體會的,這是一種女性關于情感很微妙的獨自感知,那些分歧與冷漠、忽而希望忽而失望、自身的局限與想要打破的探索等等,對方真的會參與嗎?在一座孤島上做自我掙紮,最後的團聚是暫時的與自身和解,注意隻能是暫時的。導演的技法似乎又成熟了,島上風光如畫,徐徐鋪開一層又一層的故事,處理得甚至帶有一絲幻夢。這是一部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隻需要向自己交代的電影,有共鳴才會喜歡它。
節奏感還有視覺都很舒服,但法羅島這種天生條件,想拍難看應該不容易。故事的層次非常多,一部在伯格曼島上的電影裡的電影裡的伯格曼……情節本身很簡單,無論電影本身還是電影裡的那部電影。主要靠情緒的細膩打動人,有些地方很被觸動,另一些地方覺得稍微有點作。結尾是一家三口大團圓,似乎是想說:就算深度崇拜伯格曼,也仍然可以過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