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斷章שבריתמונות–ירושלים(1998) 耶路撒冷記憶碎片(台)/ShivreiT'munotYerushalayim/Fragments:Jerusalem

導演:RonHavilio

編劇:RonHavilio

語言:希伯來語

類型:紀錄片

上映日期:1998-02-19(柏林電影節)

以色列 358分钟

耶路撒冷斷章שבריתמונות–ירושלים(1998)的劇情介紹

獲獎記錄
1997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獎
1998柏林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1998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觀察者獎”(ObserverAwardforBestDocumentary)
久已逝去的時光中,破碎的記憶和視像,正是從中産生了制作這部紀錄片的素材;一個家庭和一個城市的傳奇,被曆史的漩渦裹挾的個人故事;作者的個人日記和家庭肖像與耶路撒冷的曆史交織——這個他生于斯的城市。此編年史的軸心自東向西,穿過缤紛的街道,多彩的建築以及過去戰争的幽暗廢墟。通向老城的主要關口賈法城門居于中心;這個新與舊,東與西,阿拉伯與猶太民族之間,往往暴烈的交彙點。随着影像制作更叠的軌迹,從油畫到靜照到電影,《斷章》挖掘舊資料,家庭相簿,錄影及明信片,呈現了獨特的視覺文獻。電影在檢索它自己的語言。電影中的許多故事都很個人而且獨特,有時甚至是親密的,但通過藝術的升華,它們可以轉換成一面鏡子,為他人将一個離别時刻折射成一段有意義的人生經驗;或激發起一些人了解自己父母,家史或生活于其間的城市的欲望……或者隻是對于時光流逝,人類存在如此脆弱的強烈感懷。在電影制作上,導演亦選擇了個人方式——拍攝如一個畫家或一個攝影師——紀錄自己的周遭。它就像是與遺忘的鬥争——固定那些無論如何都會從記憶中被抹去的圖像,面孔,故事,生活的斷片。“斷片”這個概念的背後,隐藏着一種欲望:給予每一個斷片自己的生命,正如電影在不息的時光之流裡,試圖保存的一個珍貴時刻——一個卓絕的,令你感知到存在的時刻。導演說,“在我成年,我試圖理解我生于斯的這個世界。我感覺到探知過去的需要,循着我的家庭的軌迹,去揭示他們的故事,他們在一個充滿暴力,變動不居的城市裡,屬于私人的對于幸福的追尋。我想象那些‘斷片’正如浩瀚黑暗的遺忘之海上,一些微茫的小島。”

耶路撒冷斷章שבריתמונות–ירושלים(1998)的短評

  • 安安靜靜

    近一個世紀的家族史,用靜态和動态的影像與聲音娓娓道來

  • 無

    一個家庭的秘史,和時間無關

  • 烏蘇拉

    我覺得看紀錄片見過最大的世面恐怕就是《耶路撒冷斷章》和《寶道西之旅》了。奠定了非常接近詩的階梯。我不一定能爬上去,但是看到了在上面的人,他們所描述的風景。

  • 小年左

    08年看的影展。時間關系隻放了斷章中的斷章。結束之後導演講了些源起和背景,面對每個提問都認真的回答了,其中也包括一些宗教白癡問題,幾乎激怒了在場的所有觀衆,導演反而簡單的做了科普講解,用淡淡的方式。片子很美,當然,如果你知道這個家族的故事,會覺得更美。

  • sasasasa

    真的太美了...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耶路撒冷斷章שבריתמונות–ירושלים(1998)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