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島至島由島至島(2024)的劇情介紹
二戰時的中國台灣隸屬日本帝國,彼時身在東南亞的海外中國台灣人,是否曾以侵略者的身份參與戰争?戰後能否踩在受害者位置輕言帶過?廖克發雄心巨作,拒絕接受簡化史觀,用新穎角度與方法剝開隐蔽曆史,叩響沉默,問責旁觀。穿梭東亞島鍊各地調研,交叉比對海量史料,超越單一國族思考本位,也未落入情緒渲染窠臼,融合訪談、檔案、重演等豐富形式,将人在特殊時空下的複雜與艱難徹底展開。
由島至島由島至島(2024)的影評
四則雜記
「恐龍館」“台灣這個小島才浮上來很短的時間,我們實際上是沒有發掘過恐龍的,但民眾們(小朋友們)想看,所以我們嘗試給館裡增設。”這或許是導演的反詰,本土的材料堆積在倉庫,從不存在的恐龍卻奉為熱門。如果“我想了解”是邀請歷史走出來的勢能 ...
非常有野心的一部,追問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當下重要的追問。可以說是本屆TIDF最喜歡的一部。
台灣曾經是日本向東南亞的重要觸手,氣候的接近、地理位置適宜。台灣人跟隨著日軍去到東南亞,但是戰敗後他們身不由己,戰俘被送到各個地方的集中營,甚至是澳洲。
最後追問台灣在二戰中是什麼樣的位置。
映後時被問到那些戰俘的後代雖然嬰幼兒時期在戰俘營,但也記憶模糊,每一位想起來的時候都痛哭流涕。對此導演的看法如何。
廖克發說「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我把他們帶到一個黑暗的地方,我也有義務要把他們帶出來」。
馬來西亞混雜的語言為紀錄片的節奏增色許多
史料豐富,而且看到了很多從前被簡化的歷史、被抹煞的記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能既是被害者,也是加害者,戰爭與屠殺是否具有明顯的界線,又是什麼讓他們從普通的父親、祖父變成了如此殘酷的人。而作為生者和後輩,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自己國族和長輩所遭受的苦難或犯下的罪行,是否可以因爲已成「歷史」而覺得所有的一切都已與自己無關?如果能回到過去,我們能做出更好的選擇嗎...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影片結束、電影院開燈後的現實。並不覺得情境重現這樣的技巧用在這裡會顯得特別拙劣,也並不覺得導演的旁白冗餘,反而是在克制情緒,也是串聯起那麼多個議題的方式,儘管比較容易實現,但是是有效的。雖然也有些瑕疵,但是從情感上依然非常支持這樣的紀錄片創作,「如果你聽到了它,請好好記住。」@61 金馬
比起下部更愛上部——上部對「沉默」的處理恰到好處,下部關於「沉默」的詰問則多少有些空洞,幾近於說教。好奇去廣島採訪猶太屠殺紀念館館長的部分為什麼是英文進行的。為下部的旁白扣一星,為導演尋找、整理材料的努力加一星。最愛桂河大橋和吳郭魚兩個片段。
24金馬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