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站台Elhoyo(2019) 饑餓鬥室(港)/絕命大平台(台)/站台/ThePlatform/Laplataforma
饑餓站台Elhoyo(2019)的劇情介紹
在未來的反烏托邦國度中,囚犯們被關押在垂直堆疊的牢房裡,饑腸辘辘地看着食物從上層落下,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于底層的人則因饑餓而變得激進。
由加爾德·加斯特盧-烏魯希亞執導的《饑餓站台》是一部扭曲的社會寓言,講述了人類最黑暗和最饑渴的一面。
由加爾德·加斯特盧-烏魯希亞執導的《饑餓站台》是一部扭曲的社會寓言,講述了人類最黑暗和最饑渴的一面。
饑餓站台Elhoyo(2019)的影評
一部關于等級社會制度的社會寓言影片
西班牙電影《饑餓站台》(2019)是一部關于等級社會制度的社會寓言影片。在電影中,故事背景是一座監獄,這座監獄總共有333層,每一層都關押着2名囚犯,這些囚犯有些是被迫,有些則是自願進來的。整個監獄就像一個分了333個等級的社會結構 ...
自下而上的革命與由外而内的改造
自下而上的革命與由外而内的改造——《饑餓站台》觀後感 1.革命如何實現?觀看《饑餓站台》讓我想到另一部較早的電影《雪國列車》。《雪國列車》和《饑餓站台》都表現了不同階層之間巨大的差異和改革者自發的反抗。但《雪國列車》中的改革者是自下 ...
人類真有救嗎?
人類真的有救嗎?——觀《饑餓站台》有感這是一個反烏托邦故事,比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更現實,比《我們》更理性,比奧威爾的《1984》、《動物莊園》更具反思能力。想象力豐富,故事架構直接、簡單、凝練,人物簡化、粗線條,很明顯創作人員有 ...
顯而易見,這是一部共産主義宣傳片
帶充氣泳池是最明智的選擇
很可口,很下飯。那個日本女人是個什麼情況?為啥每次都能從上面下來?她去了底層,見了女孩?然後呢?
電影最牛逼的地方當然源于牛逼的設定,然後就要看在這個設定的基礎上能延伸出什麼樣的故事!這部電影幾乎已經不是暗喻了,隻有在食物鍊頂端的人才有權力(或是機會)來制訂規則,最起碼也要足夠靠上。他們可以保暖思淫欲,也可以騎在下一層人頭上拉屎(不是比喻)。所以男主來到第六層才能有所作為,越往下的就隻能等待機會,在這過程裡暴力比說教更有效!越往下生活越可怕,底層居民的生活就如同人吃人的地獄。電影的靈感應該是源于幾年前的一部短片《下一層》,寓言性質更加明顯。
嘿,朋友,别輕易給騙了!就算這兒的第一層,仍是困頓的囚徒。掌握這個站台的人,才是真正上面的人。
這個評分有點低了,八分水準,當然可能人吃人的場景過于驚悚和反社會了,拉低了評分,但是按照《狂人日記》去理解就好了,不是真的人吃人,就是隐喻而已。所以揪着亞洲女人和片尾的小女孩去讨論的完全跑偏。巨大的監獄坑就是現實社會,盛宴就是有限的社會資源,上層人吃飽喝足,中層人勉強維持體面,下層人骨頭都舔不到,所有人性之惡都被激發出來,隻能人吃人。0層的管理者從上往下看,看不到地獄到底有多少層,目之所及的上層大家過得都挺好,所以對自己的工作還挺滿意,甚至充滿自豪感。底層人民用生命傳遞的信号,他們完全get不到真實的含義。比《寄生蟲》讨論的階級問題更赤裸裸。
我預感這将是未來恐怖電影的一個新派别,政治隐喻規則驚悚,在新冠疫情的當下看,不能更合适。
第0層象征着統治階層,他們吹毛求疵地制作大餐,象征着現實社會統治頂層很理想化地逼迫自己拿出完美的社會資源分發到各個階層,但真正能享用“完美”的隻有社會頂層的1%,過不了幾層就會變成殘羹冷炙,到了底層更是顆粒不剩,底層人民要麼血肉相食,要麼自願淘汰。
奶凍被運回的時候沒有被第0層當成信息,而是認為是因為有頭發所以下層人民不滿,隐喻了現實中底層艱難送上來的信息,統治階層往往會認為是自己分發的社會資源不夠完美從而自責,而忽略分配制度或人類的本性才是症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