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奏曲Entr'acte(1924) 休息節目/幕間休息

導演:雷内·克萊爾

編劇:弗朗西斯·皮卡比亞

主演:JeanBörlin/IngeFrïss/FrancisPicabia/MarcelDuchamp/曼·雷

語言:無對白

類型:短片

上映日期:1924-12-04

法國 22分钟

間奏曲Entr'acte(1924)的劇情介紹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幾個充氣的氣囊;接着是穿着短裙的芭蕾舞女演員,然後是歌劇院廣場的前景和拳擊手揮舞劇院的動作。歌劇院廣場,一個達達派藝術家在沉思,要燒掉歌劇院。于是,火柴劃着了。拳擊手揮起雙拳再一次向大歌劇院打去。廟宇的立柱。在高樓的平頂上,達達派藝術家曼·雷伊和畫家杜尚正在下棋。突然,噴射而來的水攪亂了棋局。女舞蹈演員的舞步。女人的臉和水母的眼。一顆鳥蛋在噴泉吐出的水柱中蹦跳。芭蕾舞團的主要演員扮成羅爾獵人出現在屋頂上。他瞄準鳥蛋。蛋仿佛在水柱中起舞。開槍。蛋殼破裂。一隻白鴿破殼而出。達達派畫家端着獵槍。瞄準、射擊,獵人應聲跌落。一輛由駱駝拖曳的靈車載着死者的棺木,緩緩駛在巴黎的郊區大路上。靈柩上放着餅幹花環,送葬者挂着哀恸的神情。靈車越走越快,終于狂奔起來。跟在車後的紳士、太太們瘋狂追趕。最後,靈車撞到牆上,棺木掀翻,死者穿着魔術師的裝束,從棺木裡爬出。他揮動魔杖。追來的人群立即消失,他又點了一下自己的胸口,他也倏忽同隐去。

間奏曲Entr'acte(1924)的短評

  • 雲霧斂

    在法國先鋒主義電影運動之中,達達主義電影即做了突破傳統叙事,擯棄戲劇影響,用電影語法來制作“純電影”,又為後面超現實主義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在本片中,電影技法的運用創意十足,開頭的升格攝影,貫穿全片的刁鑽攝影角度,不規則的構圖方式,疊化影像的使用,突破時空限制構造内在聯系的剪接手法,甚至最後的回放鏡頭等等,都在技法與想象力上進行着革新,而那璀璨奪目的演出陣容也讓觀衆震驚不已。達達主義電影的創作是植根于對電影語法的創作之上的,因此排斥戲劇舞台是意料之中的,徹底抛棄叙事邏輯造成的電影内容無序感雖然給人無可琢磨的體驗,但從另一角度,電影也為潛意識和評論屆脫離創作者從而延展自我的觀點提供了機會。從受衆群體來看,晦澀是天然的敵人,正因此,達達主義電影的消退也是意料之中,但後來者會銘記這部電影的偉大。

  • 胤祥

    追車戲太high了~下棋的是曼·雷和杜尚

  • Eleanor

    達達主義影片。“《幕間休息》也許不太相信生活的愉悅,它相信發明的愉悅,它尊崇爆發笑聲的願望。”從足底的角度拍芭蕾舞好美,維果的《 尼斯印象》裡也用了這樣的視角(來窺視女人的裙底)。追靈車這部分就有十分鐘,越到後面玩得越放肆,結尾的fin很有創意。

  • 離淨語

    《幕間休息》是為一場達達主義戲劇的中場休息時放映所制作的短片,因此其本來的意思更為合适。“間奏曲”雖然聽上去比較“美”,但是不符合原意。

  • Lycidas

    連想象力都早就被早期電影人用盡了啊…… 暗影中一束光照亮的芭蕾裙美得讓人想哭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間奏曲Entr'acte(1924)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