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與特呂弗Hitchcock/Truffaut(2015)的劇情介紹
這部紀錄片展現特呂弗于1966年所著的《希區柯克論電影》如何影響了後輩導演們。該片受訪者包括斯科塞斯,大衛芬奇,斯皮爾伯格,韋斯安德森,林克萊特,帕爾瑪,阿薩亞斯,格雷等等。
希區柯克與特呂弗Hitchcock/Truffaut(2015)的影評
例行随便發發
一個簡單的希區柯克介紹,也基本隻介紹了希區柯克,或者是特呂弗眼裡的希區柯克。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對于一非專業的電影觀賞者來說已經足夠了,而且我自認為當下看這部電影或者是更多的是紀錄片是比較合适的,希區柯克的著名電影已經看了一部分,大部 ...
來,先點名。大衛芬奇,到!黑澤清,到!阿薩亞斯,到!韋斯·安德森,到!博格丹諾維奇,到!保羅·施拉德,到!由課代表馬丁·斯科塞斯為大家拉片《迷魂記》《驚魂記》兩個章節,希區柯克必修,考試自行挂重點,特呂弗選修不計入總分。
片名其實有誤導性,在希區柯克面前所有大導演都變成了小學生,包括特呂弗。看完第一反應是直接去買那本書。
#SIFF# 用名導訪談+希區柯克/特呂弗采訪錄音/同傳/照片+希氏電影footage來建構一個作為藝術家的希區柯克(而不僅是懸疑大師):用鏡頭書寫、用影像思考、處理空間的大師(學工程學)、更看重電影本身的結構而不希望演員發揮、深谙默片時代的表現手法。紀錄片本身不夠厚重,但作為迷影紀錄片看還不錯
在膜拜大師的同時,韋斯·安德森少爺的采訪一出現,我立刻捂住嘴整個人變成了粉紅色。(重點錯了……
關于一位導演的紀錄片有很多,關于兩位導演的紀錄片好似不太常見。片子拍着拍着,特呂弗後來就不見了。然而,圍繞希胖作品的分析和大咖評論音軌,真的很精彩——尤其是圍繞電影這項藝術的熱情,先輩後人的無限求索,真有一種驚人的迷戀與沖動。